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7月份天氣炎熱,水溫大幅度升高,同時養殖投飼量加大,殘餌和排泄物增多,易導致養殖水體中有機質濃度及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容易超標,水質惡化,水體中病原菌增加,本月是水質易變、病害暴發和流行的主要月份之一。依據我省歷年發病特點及氣候條件,7月份疾病預測如下:
一、病情預測
1.草魚:7月進入高溫期,水溫在28℃~32℃之間,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呈上升趨勢,進入流行高峰期;草魚出血病仍有發生,這時期還易發生中華鳋、錨頭鳋、魚虱、指環蟲等疾病,全省各區域流行,重點關注精養池塘。
2.鰱、鳙:7月是細菌性敗血癥的流行高峰期,也是對該品種危害最大的一種疾。涣硗庵腥A鳋、錨頭鳋、魚虱、指環蟲等,也是此階段該品種易發的疾病,全省范圍內流行,重點關注池塘和水庫養殖鰱鳙魚區域。
3.鯽魚:易發細菌性敗血癥、豎鱗病、錨頭鳋、指環蟲等,全省范圍內流行,重點關注主養鯽魚的養殖區域。
4.鰻魚:易發爛鰓病、腐皮病、爛鰓病、小瓜蟲、指環蟲、車輪蟲等,重點關注鉛山縣、瑞金市、上高縣、石城縣、玉山縣等養殖區域。
5.魚:易發愛德華氏菌病、腸炎病、腐皮病、指環蟲病、車輪蟲病等,重點關注峽江縣、萬安縣、泰和縣、鄱陽縣等養殖區域。
6.中華鱉:易發腐皮病、疥瘡病、穿孔病等,重點關注袁州區、永修縣、臨川區、弋陽縣等養殖區域。
7.河蟹:易發河蟹顫抖病、腹水病、爛鰓病等,重點關注全省各河蟹養殖區域。
二、防治措施
1.嚴把苗種質量關。不從疫區進苗,不進病苗,嚴格檢疫,阻斷病源傳播途經,并做好池塘和苗種消毒工作。
2.定期消毒、注意調節水質。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消毒劑進行消毒;適時換水或加注新水,加強水質管理;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抑制病原生物。
3.投喂餌料,堅持“四定”原則,保障充足優質的餌料來源,投喂消炎、保肝提高免疫力的藥餌,提高魚體抗病能力。
4.草魚出血。好绶N注射滅活疫苗;流行季節每隔20天~25天定期用殺菌消毒藥物進行全池潑灑或食場潑灑,并結合內服免疫增強劑進行預防;治療可采用外用藥物殺滅水體病毒,內服中草藥配方。
5.河蟹顫抖。河仔佛B殖期慎用藥物,尤其是對器官損害性大的藥物應禁用,保持水質清潔,經常換水。發生此病后,不可盲目用藥,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中草藥、多糖類)增強蟹體免疫力。
6.治療細菌性疾病可先進行藥物敏感性實驗,采用敏感度高的抗菌藥物進行拌餌內服,同時配合中草藥和維生素內服,效果更好。如治療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可用氟苯尼考粉或中草藥拌餌投喂,每千克魚用量為10毫克~15毫克,每日1次,連用3天~5天。同時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對水體消毒;治療愛德華菌病可內服氟苯尼考粉、三黃粉、維生素合劑,外潑灑生石灰或二氧化氯等,并合理投餌,少量多餐,定期調節水質,創造良好的水質環境。
7.用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使池水達0.2毫克/升~0.3毫克/升,對指環蟲、魚鲺、中華鳋及錨頭鳋的幼蟲有殺滅作用;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使池水達1.2毫克/升~1.5毫克/升,每月或每兩個月進行1次,預防車輪蟲病、中華鳋和錨頭鳋病等。
江西省水生動物疫病監控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