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目前,山東濰坊昌邑市池塘養殖海參已超過3.3萬畝。每年的7-9月為全年水溫最高的月份,管理不慎,極易發生大面積的病害蔓延,甚至導致養殖的海參大量死亡。
昌邑市海洋與漁業局通過基層漁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認真抓好技術培訓宣傳,通過舉辦培訓班、技術指導員巡回指導、發放技術明白紙等方式,反復講解海參夏季管理要點和注意事項,提前做好對海參養殖池塘的高溫期管理的技術指導,確保海參安全度夏。
一是保持較深水位。隨著水溫的不斷升高,海參養殖池塘應盡量保持池塘現有條件下的最高水位,以保證底層水溫相對較低。
二是防止池塘內海藻、雜草等植物腐爛。養殖池塘內若生有大量的海藻,雜草等,應及時發現,及時清除,防止高溫時其在池塘內腐爛,導致水質敗壞。
三是控制好池塘內浮游生物量。夏季高溫期的光照、水溫等條件適合浮游生物的生長。綠藻、甲藻、鞭毛蟲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容易影響水質,對海參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如大量換水后仍不見好轉,可用1千克/畝的漂白粉或5千克/畝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以控制有害浮游生物的數量。
四是適時增氧,控制水質。高溫期海水溶氧飽和度降低,池塘內易出現缺氧情況。可通過每次1/3以上的大量換水或使用增氧機增加池塘內的溶氧量,保證養殖海參的正常生活環境。同時可定期施用EM菌等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防止水質劇變。
五是科學換水。大暴雨期間不得進、排水;暴雨過后進、排水必須先測量好外海水的鹽度在22‰以上時,方可進水;進水要在下半夜和凌晨進行,以降低池水溫度,并加大水體交換量,可以不斷降低水溫。
六是加強日常管理。堅持每天早晚巡塘檢查,觀察水色、水位和透明度等的變化,定期(3~5天)潛入水底檢查海參情況,觀察體色、體型有無異常變化,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