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地區接連飆高溫,陽澄湖里一些大閘蟹也有點“蛀夏”:進食減少、遲遲不肯蛻殼。而蛻殼的推遲,意味著蟹的個頭也不能如期長大。蟹農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只盼著這天能快點退燒。
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是相城區規模化的塘蟹養殖基地。昨天上午,相城區農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技術員來到這里,檢查塘蟹養殖,并為蟹農作應對高溫的技術指導。上午10:40,熱浪襲人,太陽直射下,蟹池水面猶如鏡面,此時蟹池水溫顯示35℃。技術員張偉說,這幾乎是螃蟹承受的極值了。蟹農向技術員們反映,半個月以來,螃蟹胃口差,每天投入的飼料都有剩余。更令人著急的是,這個時候成蟹應進入倒數第二次蛻殼,但如今只見螃蟹殼變黃,卻不見它卸下殼。蛻不了殼也就意味著螃蟹不長個兒。現場抽樣20多個成蟹,平均個頭每只僅為1.5兩,而往年同期每只至少在1.8兩-2兩。
此外,高溫導致池水蒸發水位下降,有的蟹池水位不到1米,低于正常值至少20公分。為此,養殖戶們頻繁地從水溫較低的陽澄湖引流,也給水下的螃蟹降溫。
與塘蟹一樣,湖蟹過得也不舒坦。在陽澄湖東湖養蟹的施林觀告訴記者,養了20多年大閘蟹,這是最難熬的一個夏天。因為小家伙們胃口差,施林觀從半個月前天天喂食,到現在一隔一傍晚5點以后喂食,而且飼料也由葷改素,以玉米等植物性飼料為主。不過即便是這樣,他下湖投食時,依然看到有剩余。他肉眼觀察了一下,從7月底的時候,他家的大部分成蟹外殼發黃,這分明是換殼的信號,然而卻“光打雷不下雨”。“天氣熱,螃蟹也要自我保護,所以才不愿意換殼。”他現在最擔心的是,以往8月20日左右,大閘蟹將進行最后一次蛻殼,但如果“高燒”不退,又不下雨,螃蟹可能就此放棄蛻殼,個頭勢必大不了。“我比任何時候都盼著一場及時雨。”施林觀無奈地說,養蟹是靠天吃飯,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這難耐的高溫天快些過去。
相城區農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倩告訴記者,大閘蟹宜居水溫為25℃,持續高溫少雨威脅著它們的生長。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螃蟹遲遲不蛻殼,妨礙長個兒。所幸的是,湖區和池塘并沒有出現螃蟹大面積死亡事件。她也給出了幾點建議:在確保外源水質良好的情況下,少量多次地給池塘添水。因為一旦水位過低,容易拉高水溫,引起螃蟹停食甚至死亡,切忌一次性大量換水以及夜間添水換水;高溫晴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較強,池塘水溫上高下低,容易引起上下層不流通,應通過延長增氧設備開機時間;適當減少投餌量,如果殘存餌料多,會造成水體耗氧增加,“我們也多次邀請省市水產專家會診,但辦法還是不多,只能希望天氣走勢能有一個大的變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