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建德市政府近日正式出臺《千島湖建德水域網箱養殖整治工作方案》,要求自2014年元旦起,千島湖建德水域全部退出網箱養殖,實現全面禁養。
千島湖網箱養殖始于上世紀80年代,雖然帶來了經濟效益,但對水體也造成了局部污染。按照工作方案要求,2013年12月31日之前,千島湖建德水域養殖網箱自行清除上岸;自2014年起,千島湖建德水域全部退出網箱養殖,實現全面禁養。在規定時間清除上岸的,政府部門還將視不同情況分別給予獎勵。
網箱養殖曾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千島湖在建德境內水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是網箱養殖的優質水域。上世紀80年代初期,建德市水產養殖技術服務站和嶺后村在塘塢庫灣水域進行網箱養魚試驗,并取得成功。
2003年,該市為了加大對千島湖境內水域的管理,加強并擴大了對千島湖本市境內水域漁業資源的開發力度,引進水產新品種,發展名優水產網箱養殖,并成為省級名優魚網箱養殖示范基地、省級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示范基地、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和上海、杭州水產品批發市場優質魚供應基地。
網箱養殖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盡管政府相關部門采取了部分限制措施,但目前還有網箱養殖大量存在。根據今年3月份調查,千島湖建德水域現有網箱養殖戶63戶、網箱4177只、面積180畝。其中,近期新增網箱養殖戶15戶,老養殖戶中擴建網箱的有34戶;累計新增養殖網箱1740只、78畝。
養殖會對當地水體造成污染
不過,隨著網箱戶的增多和網箱養殖規模的擴大,飼料、魚藥等養殖投入品及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域生態環境。早在2008年,千島湖小金山和安陽區域就曾發生水體顏色變深發褐事件。據中科院專家分析,投餌料的網箱養殖是造成水體營養物質積累的主要原因。
建德市水利水電局王建平局長表示,養殖戶為了保證網箱養殖魚類的營養充足,一般都會投放過量飼料,往往造成水體中殘留大量未食用餌料,沉積到網箱底層后,導致水體營養物的總濃度增加,加速水體富營養化進程。網箱里的糞便、殘餌、殘藥等積在網箱里,得不到分解,嚴重影響了千島湖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為了保護水源水質,減少網箱養殖污染,消除新安江水庫大壩行洪安全隱患,2007年8月至2010年,建德市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千島湖建德水域網箱整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又對皇冠假日大酒店區域西銅官庫灣養殖網箱繼續開展整治,搬遷網箱養殖戶6戶,搬遷網箱184只,面積4600平方米。
規定時間內自行清除上岸的給予獎勵
為了加強對千島湖水源水質和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根據省、杭州市“三改一拆”、“清水治污”和“雙清行動”工作要求,依據《防洪法》、《漁業法》等法律法規,就進一步推進千島湖建德水域網箱整治工作,建德市、淳安縣政府日前聯合發出《關于千島湖建德水域全面禁止網箱養殖的通告》,規定自2014年元旦起,千島湖建德水域全部退出網箱養殖,實現全面禁養;千島湖建德水域養殖網箱于2013年12月底之前自行清除上岸的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未按規定和要求期限清除上岸的,由淳安縣人民政府會同建德市人民政府組織力量強制拆除,不給任何獎勵和補償。
據了解,此次整治工作分五個步驟進行:9月1日-10月31日,對養殖戶的養殖設施、管理設施、生產設施進行評估(重置評估),生活設施、休閑設施等非漁業生產設施不列入評估范圍;11月1日-12月31日,專項整治工作小組逐戶上門協商并簽訂清除協議,同時著手開展清除上岸工作,驗收后兌現獎勵資金。對逾期未簽訂清除協議的和未履行協議的,將由網箱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執法,依法予以拆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