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終裁勝訴后,國聯水產輸美對蝦反傾銷、反補貼均為零稅率
日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了針對中國等7國輸美暖水蝦反補貼調查損害的終裁結果,作為該案中惟一被強制應訴的中國企業,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聯水產”)在反補貼訴訟抗辯中最終以零稅率勝訴。
“國聯水產爭得了零稅率,整個對蝦出口行業因此受 益。”27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此,美國商務部將不再對中國等國家輸美冷凍暖水蝦產品發布反補貼稅令,該案以“無損害”結案。崔和認為,作為美國首例對華農產品(000061,股吧)反補貼調查案,此案為出口企業今后利用世貿規則爭取公平貿易機會提供了借鑒意義。
山東省商務廳外貿處處長戚學勇對導報記者表示,隨著國際貿易摩擦越來越趨于常態化,應訴與否更多地是一種企業行為,企業應學會算一筆經濟賬。
“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中,企業堅持應訴到底非常重要。”國聯水產董秘郭文亮對這次反補貼官司如是總結。
堅持不懈迎來逆轉
“這次反補貼官司過程一波三折,所幸最終有驚無險。”郭文亮說。
根據美國的相關規定,美國商務部終裁結果出來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對此次反補貼事件的應訴國家是否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進行最終裁決,如裁決不造成損害,美國商務部所做的具體稅率將作廢,如裁決造成損害,則美國商務部將發布反補貼稅令。
“事實上,在美國貿易委員會最終裁決階段推翻商務部裁決的先例非常之少,中國企業在這一環節實現逆轉殊為不易。”崔和說。
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認為,無論企業規模大小,企業都要直接面對,積極抗辯。在這次反補貼調查中,在既有事實基礎上堅持不懈地抓住要點進行訴訟,是取得最終勝訴的重要原因。
據郭文亮介紹,國聯水產成立了專門的應訴團隊,包括中美兩方的律師團隊、公司內部的反補貼小組等,舉全力來應訴。
較反傾銷訴訟難度大
美國針對我國的對蝦出口產品發起貿易訴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國聯水產是輸美對蝦反傾銷、反補貼訴訟抗辯中,惟一兩次均獲得零稅率的企業 。”崔和說。
據了解,美國市場90%以上的凍蝦依靠進口。200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對蝦8.1萬噸。當年年底,美國南部蝦業聯盟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對中國、越南、印度、泰國、巴西和厄瓜多爾6國蝦進口的反傾銷申訴。
崔和回憶說,當時應訴的中國企業有50多家,最終獲得的反傾銷稅率卻不盡相同:國聯水產終裁稅率為0.0676%,屬于零關稅,而大連中聯稅率為 84.93% ,汕頭紅園為27.89%,香港誼林82.27%,中國企業平均稅率為55.23%。
這顯然沖擊了我國的對蝦出口產業。作為出口蝦最多的省份,當年5月廣東口岸對蝦對美出口量驟降97.5%。
郭文亮表示,這次反補貼官司遠比之前的反傾銷官司復雜。
崔和說,這是因為反傾銷涉及的數據如原料收購價、成本等,更多地針對企業,企業獲取證據相對容易,反補貼調查則涉及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等多個層面,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獲取抗辯證據的難度。“在此次反補貼調查中最終勝訴,與國聯水產的積極應訴是分不開的。”
魯企可資借鑒
此次反補貼調查對水產大省山東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導報記者從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了解到,對美暖水蝦出口企業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廣東、浙江等省份。來自山東省商務廳的資料顯示,在水產品出口方面,山東是對日出口大省,對美出口量有限。
接受導報記者采訪的山東多家水產出口企業均表示,此次美國發起的對蝦反補貼調查對出口影響不大。
盡管如此,有水產出口企業人士認為,這次的反補貼案依然值得關注。該案是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首例農產品反補貼案,美國又是具有案例判決法例的國家,如果美方作出最終損害的裁決,對未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國聯水產的積極抗辯為農產品出口企業今后應對“雙反”提供了經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