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養殖戶收獲頭水的紫菜
昨天清晨,浙江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岙鄉紫菜養殖戶盛亞紅和漁民到附近的碼頭,等待漲潮出海。一起等候的還有五六艘小漁船。他們即將到一公里外的內海深水區里,收割新鮮的紫菜。
“客商最喜歡頭水紫菜了,每年都是供不應求。這不,今年還沒開始曬,就有人上門來問了。”盛亞紅告訴記者,23℃左右的溫度最適合紫菜生長,因此通常是每年9月初育苗,在海里放養三十多天后,開始收割“第一水紫菜”,也叫“頭水紫菜”。此時的紫菜品質最好,口感細嫩,營養也豐富。收割后的紫菜還能繼續生長至來年的三四月份,但其品質、口感要稍遜一籌。
收割紫菜,有點像收割稻谷。漁民坐著小板船載上專門的收割機器,穿行在尼龍繩間。漁民拉起尼龍繩,讓收割機器穿過,一摞摞的紫菜就到手了。一個多小時下來,可以收二三十擔。
紫菜收上來后,需要馬上進行處理。盛亞紅將紫菜第一時間運到合作社廠房,用清水反復清洗剛出海的紫菜,除去咸澀的海水和沙泥,洗干凈后放入甩干機甩干,然后用模具箍成圓餅形,直接晾曬在竹板上。
“清洗的水要用井水,這樣做出來的紫菜才好吃。第一水的紫菜因為太嫩,不能進烘烤機,一定要自然曬干,因此全看天公作美。”
盛亞紅笑著說,“早上收割的紫菜,如果遇到晴好天氣,基本一天就可以完成收、洗、甩、成形、晾曬五個步驟,晚上就能制成紫菜圓餅了。”她還告訴記者,如果是太陽曬出來的紫菜,成形后貼著竹板的一面是光滑的,另一面是凹凸膨松的。如果兩面都凹凸膨松,通常是機器烘干的,很可能就不是第一水紫菜了。
據了解,今年黃避岙鄉共養殖紫菜350畝,“頭水紫菜”的價格預計每公斤200元左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