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溫州洞頭漁場是浙江第二大漁場,上個月臺風“菲特”過后,臨近收割的紫菜田幾乎絕收,單是霓嶼街道1.8萬多畝就有9成受災。經過養殖戶的自救,前些天紫菜田開始采收了。
紫菜是低脂、低熱量、高蛋白食物,有“長壽菜”之稱,其中蛋白質消化率達到70%以上。可因為紫菜不是一道主菜,大家對它的印象僅僅是菜場里的一個“小圓餅”而已。
霓嶼街道養殖戶陳計錘說,紫菜其實很有講究——
首先是包裝。紫菜要避光密封保存,否則容易變質,可現在超市里、菜場上,外包裝都是一層透明的塑料紙,太不專業。
其次是吃法。紫菜按品種分“條斑紫菜”和“壇紫菜”兩種,前者主要集中于江蘇養殖,適合深加工成即食海苔等;“壇紫菜”多在浙江、福建養殖,更適合泡湯或者涼拌。
最后是品質。紫菜可以反復收割,第一茬下海采剪來的叫頭水紫菜,這茬紫菜特別細嫩,口味最佳,營養也更為豐富;第二茬采剪來的叫二水紫菜,質量次之,以此類推。
“超市里的好紫菜一般也是三四水的,六七水的也有,因為干紫菜都是黑色的,要一眼分出質量好壞有點困難! 陳計錘說,好的紫菜呈紫黑色或深褐色、光亮度高、沒有沙、咀嚼鮮咸適口,去年霓嶼街道組織的紫菜節拍賣會上,一斤頭水紫菜競拍到了2萬元。
通常情況下,漁民們都把最好的頭水紫菜留著自己吃或送人,市面上很少能買到。因為受臺風的影響,陳計錘家損失很大,20畝只收到300斤頭水紫菜。陳計錘聽說,杭州人好“鮮”,為了減少損失,他決定拿出今年搶收的頭水紫菜,拉到杭州來賣,請快報幫忙來吆喝,價格和市場上的“小圓餅”差不了多少,150克一包,每包50元。紫菜采用鋁箔自封口密閉包裝,可以長期保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