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石斑魚之都”是漳州今年6月新獲得的榮譽稱號。得此殊榮,緣于石斑魚是漳州市當前水產養殖的主導品種,其養殖規模、貿易流通量均居全國前列。
養殖模式新突破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起石斑魚養殖至今,漳浦石斑魚經過兩岸科技人員和當地養殖戶的共同努力,其苗種繁育與成魚養殖得到很大發展,并已形成產業化規模。“以前只發展網箱養殖,苗種來自海區捕撈,產量和規模受到限制。”位于漳浦惠豐水產公司負責人陳惠坤介紹說,如今工廠化養殖,放養密度高,便于管理,效益較高,而且不受天氣和海域變化影響,大大提高石斑魚產量。
20多年來,漳浦沿海鄉鎮大多發展海上網箱養殖,曾一度成為石斑魚養殖的主力軍。但是,受到養殖區域和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傳統的養殖方式在養殖效益和數量上逐年呈現下降的趨勢。2000年后,漳浦石斑魚池塘養殖開始增多,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決定養殖面積和數量。“由于養蝦業風險增加和利潤下降,很多蝦塘被養殖戶改成養經濟效益更高的石斑魚。”漳浦海洋與漁業技術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池塘是相對封閉的水體,對病蟲害防治的效果較網箱養殖好得多。目前,池塘養殖石斑魚是漳浦佛曇、舊鎮、前亭等沿海鄉鎮的主要養殖模式。
隨著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突破和成熟,及“五新”技術的引進推廣,越來越多養殖戶發現,工廠化養殖更有助于石斑魚產業的發展。“這種資金密集型的集約化養殖模式,是最可控也最有發展前景的模式,可確保石斑魚養殖健康,且能夠按計劃定時定量供應市場。”漳浦縣海洋與漁業技術部門鄭志堅表示。目前,漳浦石斑魚養殖模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已發展石斑魚養殖規模達9000畝,產量為6000噸,占漳州市總產量的60%以上。養殖品種有青石斑、斜帶石斑魚(青斑)、赤點石斑(紅斑)、珍珠龍膽石斑、油紋石斑、老虎斑等10多個品種。
產業發展更陽光
每天大部分時間,漳浦六鰲養殖戶鄭南生都忙碌在自己的石斑魚養殖場。他說,今年石斑魚養殖已經進入收獲期,賺五六十萬元應該沒什么問題,“工廠化養殖既穩定又不用擔驚受怕”。
三年前,鄭南生投資200多萬元,辦起占地3畝的工廠化養殖場,專門養殖青石斑、斜帶石斑魚、赤點石斑等,同時培育石斑魚魚苗。“工廠化養殖可以大規模生產石斑魚,大大節約了運作成本,降低了養殖風險。”他說,現在自己既有網箱養殖又有工廠化養殖,兩樣各有長處,又可以互補。
據介紹,近年來,漳浦石斑魚的養殖規模和繁育技術均有了很大突破,工廠化養殖的大公司不斷出現,如佛曇鎮的恒福、鴻達水產和赤湖鎮的惠豐水產等公司,既養殖成品魚也培育石斑魚魚苗。目前,像這樣石斑魚繁育公司(場)全縣有近40家,年育苗量超過4000萬尾。近年來,兩岸現代漁業交流頻繁,臺灣先進的石斑魚苗種技術、養殖技術引進,也加快了漳浦當地石斑魚產業的發展。
今年5月,漳州石斑魚被列為福建“十大漁業品牌”之一;6月,漳州市被正式授予“中國石斑魚之都”榮譽稱號;在即將開幕的農博會、花博會上,首屆“石斑魚王”也在會上亮相,屆時漳浦有4家較有實力的石斑魚大企業,憑著石斑魚的體長、體重和品種等參加“石斑魚王”的風采展示。不過,對于將來的發展,漳浦石斑魚養殖戶們堅信,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斑魚類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自己所從事石斑魚產業規模也會不斷擴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