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烈面鎮順天寨村村民孫勇組織人員拆除自家嘉陵江上的養魚網箱
“在船上住了大半輩子,不知道今后住在岸上還習不習慣呢。”11月18日,在武勝縣華封鎮桃園村1組,一座新修的房屋已完成一層樓已封頂。在工地上忙碌的房屋主人杜生兵告訴記者,養殖網箱拆除后,他家利用政府拆除網箱的獎金和賣魚收入進行了房屋改建。
站在杜生兵家的門前瞭望嘉陵江,記者看到以前水面密集的養魚網箱已不復存在,代之出現的是碧波蕩漾的美麗江面。統計數據顯示,武勝縣目前已拆除江河養殖網箱2571口、面積48.42萬平方米,拆除完成率達到96.80%。
網箱養魚曾經是武勝城鄉居民的一個增收項目,而今緣何遭遇全體被拆除的命運?對此,記者到武勝縣了解其中緣由。
“上世紀90年代,長灘寺河里的水還清澈見底,大家可以自由自在到河里游泳。”生活在長灘寺河岸邊的村民李大爺回憶說,“10多年的工夫,河中密密麻麻的養魚網箱污染了水質,現在再也沒人下去游泳了,該治治了!”
“致富不能以污染為代價,全縣近幾年所有水域的養殖網箱均未辦理養殖證,84座水庫沒有一只養殖網箱。”縣水產漁政局工作人員蔣元亨介紹,武勝縣境內有117公里的嘉陵江段、4條河流、72條小溪、85座水庫、近4000口山坪塘和10余萬畝稻田,宜魚水面達30多萬畝,是全省有名的漁業生產、漁業資源大縣,全縣年水產品總量、產值位居全省前列。集約化網箱養魚,過去曾促進城鄉居民增收,但養殖戶為了提高產量,過度投放魚飼料、飼藥,殘餌殘藥量多、糞便直排水體,給江河水質造成了一定污染,全面整治網箱養殖秩序勢在必行。
武勝縣將宣傳工作貫徹始終,各級干部深入基層、面向群眾宣講政策、傾聽民意,做到家喻戶曉,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落實經費保障,及時兌付拆除網箱等設施、設備的養殖戶獎勵資金,提高養殖戶參與性和積極性。
“拆除江河養殖網箱自己雖有損失,但對子孫后代有利。”今年56歲的杜生兵告訴記者,他家進行網箱養魚已有10多年歷史,在嘉陵江共有8口網箱、1艘網箱養魚船,網箱養魚是全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5月杜生兵響應政府號召拆除了自家的網箱。
“魚的去處”是整治養殖網箱中養殖戶最關心的問題。蔣元亨告訴記者,整治養殖網箱時間緊,部分養殖戶的成魚存量大,該縣發動干部群眾,在養殖戶成品魚、半成品魚轉運、銷售環節上想辦法、謀路子,多方搜集售魚信息、魚苗市場信息,多渠道發布銷售信息,引進銷售客商與養殖戶對接銷售,并采取向水庫、塘堰、稻田轉移部分魚種、魚苗,解決養魚戶的后顧之憂。到目前,該縣通過“新農通”短信平臺幫助養殖戶銷售活魚10余萬斤。
“靠水吃水”,如今不再經營養殖網箱,靠養魚為生的養殖戶們以后能干什么?據介紹,武勝縣啟動嘉陵江流域生態經濟示范帶規劃項目,利用嘉陵江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把治理水環境與幫扶群眾增收相結合,做活水文章,提高市民收入。近期,武勝縣全面啟動后期幫扶工作,對取締網箱的養殖戶,符合低保、社保條件的納入低保或享受社保待遇;各鄉鎮及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搞好技術培訓,提高創業能力,引導漁業養殖戶搞好轉產轉業,發展經濟,持續增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