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社渚鎮金峰村農民朱仁球,現年43歲,由于他刻苦鉆研河蟹養殖技術,不斷總結經驗,他承包的70畝池塘一直從事蝦蟹混養,養殖效益逐年提高。2013年他是社渚鎮漁業科技入戶核心示范戶,在溧陽市社渚鎮農業服務中心水產工程師丁耀林的精心指導下,實施了蝦蟹生態立體高效養殖新技術,由于他吃苦耐勞、虛心求教,在養殖管理上一著不讓。夏季熱水蝦銷售收入9萬余元,近日經社渚鎮水產技術員到塘口現場測產,預測回捕率超過60%,平均規格0.33斤,畝產商品蟹50公斤,總產河蟹3500公斤,可實現銷售收入47.5萬元,除去總成本支出24.5萬元,凈收入達32萬元。他的主要做法是:
一、嚴格清塘消毒。養殖戶的池塘采用生石灰消毒,在1月上旬,畝用200千克生石灰兌水對池塘進行全面潑灑消毒,池底淤泥較深處可適當增加生石灰的用量。消毒時池塘中保持10厘米深的水位,以提高清塘效果。
二、早放優質蟹苗。河蟹苗種的質量除了與養成規格和養殖產量有關聯之外,還直接影響著蟹種發病率和成活率的高低,養殖戶極為重視,在1月下旬即驅車到蘇州太倉市選購優質正宗的淡水蟹苗7萬只(規格為80只/斤,畝投放蟹苗1000只),在放養蟹苗前,用濃度20毫克/升高錳酸鉀浸泡消毒5—10分鐘,以殺滅細菌和寄生蟲,降低養殖過程中的發病率。同時2月上旬在養殖池塘中畝套放青蝦苗5千克;6月下旬畝套放鱖魚苗20尾;畝套放花白鰱10尾;這樣可以充分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
三、種植水草,投放螺螄,改良生態環境。水草和螺螄是河蟹的優質餌料,有利于加快河蟹的生長速度,提高河蟹養殖產量,同時水草也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營養成份,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對河蟹生長的影響,水草的自凈能力還可以促進水域的生態平衡,有利于改良水體生態及減少蟹病的發生。根據水草的生長特性,養殖戶適時種植河蟹喜食的伊樂藻、黃草,種草面積約占池塘面積的三分之二,并在3月底前投放螺絲3.5萬公斤(畝投放螺螄500公斤)。夏季應防止水草腐爛,解決的辦法是在6—8月份對生長過于茂盛的部分水草進行人工割除。并選用耐高溫的水草品種,混合種植了一部分輪葉黑藻效果也不錯。
四、科學投喂飼料,增強河蟹體質。飼料投喂采用“兩頭精、中間粗、葷素搭配”的原則,前期以“復膘、催脫殼”,后期以“育肥、壯膘、增重”為目標。河蟹發生營養不良時不但會出現蛻殼次數減少現象,而且將嚴重影響體質,因此投喂飼料必須新鮮和質優,除投放螺螄和種植水草,根據吃食情況另投喂全價配合飼料、玉米、和野雜魚等,并堅持“四定”投餌,維持良好的河蟹生長生態環境。
五、水質調控及河蟹防病。當水溫超過36℃以上時,河蟹生長速度減慢,發病率增加,因此高溫季節時應盡可能采取措施降低池塘水溫,如補種水草、加高水位、增放水花生,以確保河蟹正常生長。在河蟹生長季節,加強魚塘定期消毒殺菌,一是定期潑灑生石灰,一般每畝10千克左右。二是經常更換新水,并根據水質、氣溫變化、河蟹攝食等情況,定期使用生石灰、生物菌、藥飼料等,以有效的預防措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遏制蟹病的發生。三是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及生物有機肥調節水質,生物制劑能硝化水中硫化氫等有害成分,對水質改良和生態修復有十分顯著的效果,而生物有機肥是利用有益生物菌對有機肥進行發酵處理后的產品,有一定的肥水作用,使用后水質穩定,生態效果十分明顯。河蟹養殖過程中潑灑生物制劑和生物有機肥不但可以促進河蟹生長,而且有利于降底發病率,從而可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