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2月23日,“一網十六萬斤魚!”這個消息從江埡庫區上游的柳陽溪湖區傳出。12月21日,冬日和煦,記者驅車來到地處深山的桑植縣竹葉坪鄉柳陽溪村一探究竟。
剛下車,空氣清新怡人,秀美的山水景致便呈現在眼前:別致的小樓房在遠處山林中隱約可見,一望無際的湖水碧綠晶瑩,不遠處三十多名工人在湖邊井井有條忙過稱、打撈、裝運。
“哇,終于成功了,這一網收魚估計十六萬余斤,真不敢想呀。”見到記者采訪,養殖戶劉南紅捧著剛剛打撈露出水面的一網魚,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介紹。
劉南紅,今年42歲,因網箱養魚多年經驗,奔著想將當地的“生態魚”賣上大市場的美好愿望與想法,2011年,他采取股份形式,共投入180萬進行攔河養魚,組建了恒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邀約周邊100余后靠移民加入,養魚水面達到3000余畝,如今年產魚量達40萬斤。
柳陽溪養魚區位于江埡水庫中上游段,是生態湖河,投放的魚種天然放養,平時不用人工管理,只是在汛期注意攔網安全,已從事40多年漁業工作的張新武師傅介紹。
劉南紅和漁民們利用生態湖攔河養魚,高興的同時卻有一臉的不甘和困惑,社員曾祥真從江埡水壩送魚交貨回來說:“因為通往柳陽溪的路不寬,大車進不來,只好通過船運到江埡大壩交貨上車轉運上市,一萬斤魚要增加4000元的運費,無形增加了成本!
“不僅如此,在價格上今年也不理想,與魚塘里的魚相比并論!眲⒛霞t指著網里的鰱魚等憂郁地說:“凡是吃過咱柳陽溪水庫生態魚的,都知道咱魚的味道好,如今,跑了好幾家經銷商,就是賣不出好價格,最后找到廣東的一家魚販子,以白鰱魚市場價3元每斤,鰱魚6元每斤的批發上市,俺正在想找出路,看能不能把價格提上去,多增加些收入!”
“為什么不嘗試走出桑植,將生態魚賣上大市場呢?”說到今后出路記者追問。
“也走出去好幾次了,就是知名度不高,沒形成生態魚商標品牌!眲⒛霞t突然產生這樣的想法,今后還是要走品牌路線,將生態魚的“旗號”打出去。
“是的,近年來,俺們走遍貴州、廣西和湖南很多地方,很少碰到過像柳楊溪環境這么好的地方,水質好,魚肉鮮美,俺回去一定幫到宣傳。”從桃源縣趕來這里起魚的一名姓王的工人說。
“今年,為了讓移民看到致富希望,只好‘白菜當蘿卜賣’,回收部分資金,兌現年初移民戶的入股承諾,只好低價處理!闭f著,劉南紅的臉上再一次綻露出笑容,望著一望無際的湖水,充滿信心地說:“你看,這里有這樣的水質,這么好的資源,還有這么多移民鄉親跟著我干,我相信有朝一日,把我們的生態魚做大做強,走上大市場,賣上好價格,帶動更多農戶一起致富,讓鄉親們跟著早點過上小康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