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瑞滋海參包裝盒上的追溯編碼
海參因其營養價值高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是,消費者很難用肉眼分辨海參的優劣。如何能清楚地了解到所購買海參的“成長檔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青島瑞滋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海洋大學,研發出國內第一套水產品領域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從源頭到終端全程監控,確保產品安全。消費者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海參的生長軌跡就可盡收眼底。該體系不僅可以應用到海參產業,還可以應用到魚、蝦、貝等其他水產品產業。
重頭產業出現軟肋
海參是山東省沿海盛產的主要海珍品之一,全省海參增養殖面積達110多萬畝,年產量達9萬噸,占全國的60%,整個海參產 產值在300業億元以上,已成為山東海洋漁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然而,市場上的海參產品質量卻參差不齊。衛生部明確要求干海參中不允許使用除食鹽以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劑,但是仍有不少企業在海參苗種、成品養殖生產中增加鹽、糖以及禁用藥物,危害消費者的利益和健康。
有專家表示,目前除了農業部制定了鹽漬海參、干海參兩個推薦標準以外,水發刺參、即食刺參、高壓刺參等海參產品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由于缺乏行業技術標準,導致相關的生產、加工、經營及監管方面無法可依。
帶活海參終端市場
“如今的海參市場可以說走入了最低谷。”青島瑞滋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范瑞用告訴記者,“以前每公斤海參苗能賣1400~1600元,最貴時達3000元,而今年,100元能買到1.25公斤海參苗,甚至還沒人要。”
海參市場為什么走下坡路?據了解,由于嘗到了海參產業的甜頭,許多養殖戶紛紛轉行養殖海參,導致產能過剩。海參養殖車間年利潤不低于200萬元、池塘養殖年利潤不低于400萬~500萬元的輝煌時期已然遠去。
規范海參市場、把控海參質量已成為當務之急。青島瑞滋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給其自主研發的每一條海參都上了“戶口”。記者在加工車間看到,該公司以一個池塘出產的海參為一批次進行加工,以保證海參質量可追溯。產品包裝好后,在每個包裝盒上都有一個條形碼。“這就是我們的追溯編碼,消費者只要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查看質量追溯編碼,就能了解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全過程。”范瑞用介紹說,“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的水產品,還可以帶活終端市場,畢竟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終端市場才是產業鏈的龍頭,只有把終端市場帶動起來,才能夠真正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企業年產值將提高50%
在水產品質量安全得到各界高度關注的同時,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也已成為時下的熱點。企業要想實施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必須要有完整的產業鏈,在海參養殖產業鏈條中,通常要經過育種、育苗、保苗、養殖、加工5個環節,然而要想實現產業鏈發展,不僅投入的經濟成本高,而且企業承擔的風險也大,這種企業少之又少。業內專家表示,海參企業進行“全產業鏈”發展,有利于實現對海參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嚴格把控,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提高產品質量,也有利于破解監管難的問題。
作為山東省海參協會的副會長單位,青島瑞滋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下一步將邀請業內知名企業舉行座談會,探討海參行業的發展現狀,并對山東省刺參產業質量聯盟中的20家海參龍頭企業進行推廣,爭取讓更多的企業加入到質量追溯的隊伍中。“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認可,還可以進一步規范海參市場,實現海參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保障我市海參產品的質量安全,讓海參產業朝著健康、可持續的道路發展。”范瑞用表示,雖然建立可追溯體系的成本很高,前期投入很大,但是如果能夠得到市場認可,公司的年產值將至少提高50%,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