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服務能力加強
“過去,這兒就是個小漁村,連碼頭、泊位都沒有,遇上臺風只能去外地避風,捕回魚蝦后還要找買家,很不方便。”石獅市祥芝國家中心漁港的老漁民蔡加送回憶。
他兒子的境遇就不同了。2008年祥芝中心漁港竣工后,老蔡的兒子每次出海回來只要把漁船停靠在幾百米長的碼頭附近,就能夠卸魚、補給、避風了,卸下的漁貨還可以現場交易,或者運到加工廠去,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
祥芝中心漁港項目負責人邱三定告訴記者,祥芝國家中心漁港港區水域面積達53.7萬平方米,能容納1000多艘漁船就近避風,陸域上還配有冷凍庫、加油站、水產加工廠等設施,漁民可以直接補水、補油、補冰,基本對漁民形成了一條龍服務。
2013年,祥芝中心漁港水產品總產量23.5萬噸,年產值15.5億元。漁民希望進行二期漁港擴建,增加泊位滿足需求,同時當地政府也在設計濱海旅游和休閑漁業線路,并依托石獅海洋生物科技園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多年來,我省根據漁村漁業發展水平和需求,大力推進各類漁港建設,形成了以中心漁港、一級漁港為龍頭,二級漁港為骨干,三級漁港為基礎的漁港體系。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漁港共237個,其中中心漁港10個、一級漁港11個、二級漁港43個、三級漁港173個,解決了3.9萬艘漁船的就近避風錨泊問題,約占全省漁船總數的65%。
發展不夠平衡
在推進現代漁港建設的過程中,高等級漁港數量不多、港區基礎設施薄弱、漁船避風率低等問題,仍然無法回避。
連江縣奇達二級漁港是一座新建漁港。奇達村村支書吳仁建告訴記者,2012年新漁港建成后,碼頭比過去寬了20多倍,不僅可以停泊上百艘漁船,外地客商也可以直接把采購車開進村來,大大方便了漁民增收。
不過,受資金限制,漁港當初規劃的水產加工區、冷藏制冰區等配套設施尚未形成,港區避風能力不足也成為漁民的心病。“我們可利用的水域面積有100多公頃,目前只利用了30多公頃,遇到10級以上的臺風還得去別的漁港避風。”吳仁建說。
“有的地區漁港布局不盡合理,發展不夠平衡的問題客觀存在。”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二、三級漁港數量比中心漁港、一級漁港數量多,經濟發達地區比經濟落后地區漁港多,且大部分港區避風條件簡陋,碼頭設施陳舊老化,難以形成一體化的服務功能,與漁區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
目前,我省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數量只有21個,僅占漁港總數的8.5%,平均每188公里海岸線才有一個。“要拉近各類漁港、各地區之間的距離,必須加快現代漁港建設步伐,增強二、三級漁港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其綜合服務能力。”省海洋與漁業廳該負責人說。
期待全面突破
事實上,與現代漁港的總體要求相比,我省各類漁港都存在許多不足,面臨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港區現代化水平的任務。
“目前,漁港內水產品主要以粗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周邊的濱海旅游和休閑漁業也還未發展起來,離現代漁港標準仍有一定距離。”邱三定透露,他們已向上級部門申請擴建祥芝中心漁港,今后將積極尋求資金支持,也希望能尋找到承載這些項目的運作企業,加強對漁港的運營管理。
根據有關政策,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屬于國家級漁港,主體工程主要由政府投資;而二、三級漁港除了省級政府補助外,還需要通過地方政府配套、村民自籌、社會參與等方式籌建。
“為了籌建漁港,村委和幾位村民入股成立了漁港運營公司,并在新碼頭附近搭建了三四十間店面和倉庫,通過租賃的方式解決漁港建設資金難題。”吳仁建坦言,由于經營不善,漁港運營公司運行困難,漁港建后管護及擴建等問題陷入僵局,迫切需要找到可以支持漁港建設的外部力量。
“作為漁業行業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漁港具有投資數額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期長等特點,長期以政府投資為主,已難適應當前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省海洋與漁業廳該負責人表示,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地方政府承諾配套的資金難以全部兌現,延緩了漁港建設進度。此外,日常管理維護經費無固定投資渠道和財政保障,漁港基礎設施得不到及時養護,也影響著漁港功能的發揮,成為建設現代漁港必須面對的問題。
對此,有關人士認為,我省漁港建設必須打破以往單一的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逐步形成以擴大引進吸納民營資金為重要投資主體的市場融資新格局,探索建立“權益明晰、管理規范、市場運作、以港養港”的機制,促進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那么,我們該如何破解當前漁港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引資、管理、維護等問題,改善地區發展不平衡現狀,推進現代化漁港建設步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