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郭勒木德鎮草原上,劉光明借助著草原上的泉水資源,大力發展金鱒、虹鱒魚養殖,開創了青海格爾木市冷水魚養殖先例,養殖獲得成功后,劉光明再次將目光投向另外一種高端魚——中華鱘,為全市冷水魚養殖再添新成員。
記者在劉光明的高原冷水魚水產研究基地看到,在清澈的泉水中,金鱒魚、虹鱒魚自由嬉戲,一旁的中華鱘相對比較安靜,上百條大約有一斤多重的中華鱘懶洋洋地在水底覓食,小范圍地游動著。室外零下15度左右的低溫并沒影響它們的生長,這些中華鱘就是劉光明經過一年多實驗取得的成果。劉光明告訴記者:“我們把小鱘魚抓來后,進行活體試驗一年多,就開始養殖了,經過一年多養殖,現在都有一斤多了,證明這個水能養鱘魚,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大量養殖了。”
據了解,中華鱘同金鱒魚、 虹鱒魚同屬是冷水性魚類中的一種,是泉水性魚類,對水質和溫度的要求也基本相似,有著十年冷水魚養殖經驗的劉光明了解到中華鱘這一習性后萌發了養殖的念頭,他先試著從外地進了幾十條試著養殖,試驗獲得成功后,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養殖。中華鱘銷售情況更是出乎意料。
金鱒、虹鱒魚和中華鱘的養殖,讓劉光明看到了我市市場對高檔魚的需求,他希望通過大規模養殖,實現冷水魚類養殖的產業化,能讓更多的市民吃上本地產的高端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