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蝦蟹一有個病災的,我就不知道怎么辦了。幸好小劉幫我聯系了專家,現在一有問題就能請教專家。”2月28日,記者到儋州市新州鎮采訪,蝦蟹養殖戶董生彥如是說。董生彥口中的小劉是他結下的忘年交,海南農信社的小額信貸員劉志華。
養殖水產品,利潤高,可風險也高。“這些魚蝦蟹一遇上個病災,真是傷透腦筋。”董生彥說。還記得2011年7月一天,董生彥和往日一樣到蝦塘查看蝦的生長情況,沒想到在蝦塘周邊看到幾十只蝦浮在水面上。這讓董生彥著了急,他想,如果和上次一樣蝦都死光,損失就慘重了。
對劉志華,董生彥是千恩萬謝。蝦出現狀況,董生彥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劉志華。“他們是大學生,懂得多。”董生彥急忙試著電話聯系給他發放貸款的劉志華。劉志華得知此事后,迅速聯系了當地水產養殖大戶謝新慶,并和他一起趕到現場查看情況,確定蝦病害的具體情況和解決方案后,立刻去配藥。由于及時治理,董生彥那4畝蝦塘的蝦才得以保住,挽回損失3萬多元。
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的劉志華,2009年進入海南農信社成為一名小額信貸技術員,負責儋州新州鎮的小額貸款業務。劉志華介紹說,儋州市新州鎮的農戶大多從事養殖。在放貸過程中,經常遇到農戶養殖的農產品(000061,股吧)出現病害。他開始通過自學和請教有經驗的養殖戶,掌握了一些海水養殖技術,并開始通過網絡關注海產品的市場動態。
在農民們看來,小額信貸員們懂技術,信息還靈通。“他們懂電腦,會看市場行情。告訴我們什么賺錢,我們就養什么。”53歲的李煥文是新州鎮的海水養殖大戶。他說,“今年春節前,準備以每斤20多塊的價格將石斑魚賣給收購商,但劉志華告訴我說,石斑魚的價格還會漲,我聽了他的勸,后來賣到一斤30多塊。”
海南農信社小額信貸團隊不僅給農民放款,還教農民技術,保農民還款,促農民增收。今年,海南省農信社成立“三農”技術專家委員會,在做好海南農業貸款客戶的農業技術指導工作的同時,還將重點解決好小額貸款農戶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農業技術問題,對農信社信貸支持涉農行業進行風險提示,不斷提高小額信貸技術員的農業技術水平。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吳偉雄表示:“有了科技做支撐,海南農業信貸就有出路,風險就小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