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今珍珠價格的快速上漲,讓珍珠的受關注度再次回歸。作為珠寶行業的一個子行業,我國珍珠行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在全球珍珠市場又占據怎樣的地位呢?
首先看下珍珠是如何形成的。珍珠形成過程是外來異物進入貝類軟體動物體內后,對其產生刺激,由動物體內分泌物層狀包裹形成的有機質球狀顆粒。珍珠按產出水域可分為海水珠和淡水珠兩類,全球的海水珍珠主要分日本珠、中國南珠和法屬波利尼西亞為主的大溪地黑珍珠,以及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地養殖的南洋珠。淡水珍珠則95%以上產于中國。
我國的珍珠產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文字記錄,但對其生產技術的研究主要發軔于新中國成立后;仡櫺袠I技術研究發展的過程,《每日經濟新聞》將國內珍珠行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到初步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是淡水珍珠養殖從萌芽到發展的試驗、探索階段。在此期間珍珠行業的發展受到國家領導的重視,淡水珍珠養殖獲得成功,且出現了優質的淡水無核珍珠。首先是以張璽教授為首的中國科研人員經過努力探索,于1958年培育出新中國第一粒養殖珍珠。60年代初在熊大仁教授、張璽教授等領軍人物的帶領下,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研究有了一定進展。該階段除了淡水珍珠各環節生產技術取得突破外,且進入初級規劃生產,珠蚌疾病預防及治療采用的新藥試驗也取得相應進展。60年代末與70年代初,江蘇蘇州和浙江德清、蕭山、山下湖等地以村鎮為主體,進行了有組織的淡水珍珠養殖。
第二階段:養殖規模迅猛發展
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政策指引下,由于農村承包制的落實,傳統農業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珍珠養殖熱潮席卷大江南北。其中江浙一帶養殖淡水珍珠的熱情尤其高漲,養殖規模發展迅猛,年產量急劇增加。但在這個階段,珍珠養殖大多采取家庭聯產承包形式的小規模養殖,缺乏企業化、規;B殖。
在產量急劇增加的同時,整個育珠生產技術方面也實現了全面推進,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81年8月蒙釗美等科學家在海南培育出了直徑19mm×15.5mm、重6g的大型海水珍珠;1986年張元培等在湖南水產所培育出了直徑20mm的大型淡水珍珠。江西都昌縣的鄒樂道培育出了重11.4g的罕見象形浮雕珍珠。
第三階段:淡水珍珠企業化發展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是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的企業化發展階段。
1992年國家取消珍珠統一經營制度和珍珠出口許可制度后,大批珍珠企業涌現,實現了由珠農個體經營向現代化企業運作的轉變。珍珠企業開始重視提高產品質量,引進、研發珍珠加工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建立營銷網絡,打造產品品牌,為我國淡水珍珠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四階段:淡水珍珠進入產業化發展
進入21世紀后,中國淡水珍珠開始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從原來的珍珠養殖和原珠批發擴展到珍珠首飾加工、珍珠粉開發、終端產品開拓,珍珠養殖等領域,加工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設計、研發和品牌推廣力度不斷增大,產業鏈不斷延伸和升級,在世界珍珠產業中開始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過上述四個階段的發展,目前中國淡水珍珠產量已占全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已經將此前的產珠大國日本,遠遠甩在了后面。從養殖區域的分布看,淡水珍珠分布于長江中下游湖泊、水系發達的省區。如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沿江(湖)地區;海水珍珠則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以及海南等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