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大洋池里,有1尾體型碩大的石斑魚,為島內成功研發人工繁、養殖龍膽石斑技術的原始種魚,開枝散葉后裔已來到第4代,這尾現年17歲的曾祖父級大魚,成為臺灣“石斑王國”活見證。
座落于臺東縣成功鎮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小丑魚主題館大洋池里,1尾長約200公分、體重超過150公斤超大龍膽石斑,有如老僧入定般,氣定神閑地停棲在角落,研究員何源興說,它可是臺灣人工繁、養殖龍膽石斑“開基祖”。
他表示,這尾龍膽是1997年首批人工孵化出來,那時還是1.65公厘的小魚苗,迄今17年,推算人類年齡差不多有7、80歲,子孫繁浩難以估算,見證島內人工繁、養殖龍膽石斑發展史。
從70年代開始,在產官學多方面努力相繼研發出石斑魚人工繁殖技術,為臺灣打造出“石斑王國”美名;其中,龍膽石斑部分,為屏東養殖業者戴昆財在80年初引進近百尾,于1995年與當時水試臺東分所何源興合作研究人工繁殖技術。
何源興表示,研發過程除以荷爾蒙人工催熟產卵外,石斑魚有“性轉變”特性,也就是成長約8年母魚才會變成公魚,但是在自然環境公魚數量比母魚少很多,他參考島外人工性轉變技術,讓龍膽石斑母魚性轉變提早到至少3年,增加公魚數量。
經過多次嘗試,1996年9月取得第1批受精卵,但是育成率仍低,1997年種苗生產開始穩定,育成魚苗80多萬尾,正式宣布獨步全球龍膽石斑繁、養殖技術成功,震驚世界水產養殖業。
何源興指出,當時龍膽石斑受精魚卵以“碗”計,每碗400公克賣6萬元(新臺幣 下同),現在因為量多,1碗賣2萬元,1999年首批養殖龍膽石斑上市時,每臺斤批發價高達1250元天價,目前10臺斤以上成魚,每臺斤約在200元。
臺灣還有10尾老伙伴
他指出,龍膽石斑成長速度快,1年至少可長到3臺斤,第2年就長到10臺斤,大多外銷到大陸、香港,包括龍膽、點帶、老虎等石斑魚,過去幾年年產值都有70多億元,經濟效益相當高。
何源興說,龍膽石斑很長壽,目前全球捕獲最大紀錄是在澳洲昆士蘭288公斤,在該中心“開基祖”為當年帶回來的卵,孵出100多尾魚苗進行各項試驗之用,至今除小丑魚館那尾供民眾瞻仰以外,種原庫還有10尾,功成身退后,得以安享天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