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晚12時起,珠江流域將正式進入休漁期,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漁民們將不得不暫時放下賴以為生的活計。面對難關,本地漁民如何應對?記者昨日走訪區內漁村,了解漁戶為休漁所作的準備。
大霧鎖江
多數漁民提前休漁
昨日上午10時許,荷城街道涌口村外碼頭仍然被濃霧籠罩著。站在岸邊棧橋朝對岸看去,只見江面一片白茫,偶有船只發動機聲、汽笛聲從霧中傳出,人卻不能見其蹤跡。碼頭前,近10條漁船舢板沿岸一字排開,船身隨著江水的拍動不住搖晃。
“這兩天江面霧氣重,看不清往來的船只,危險,所以都沒幾個人敢出船了!”年近七旬的漁民彭伯坐在自家漁船上,一邊清洗著捕魚用的網罩,慢悠悠地說。
這種網罩是專門用來捕黃魚的,兩張網連在一起,加起來可以跨水域上百米。“但這有什么用呢?江里的魚越來越少,別說大霧天氣,又碰上休漁在即;就是尋常時候,一網下去也就十幾斤收成,漁民能混個吃飽就算不錯了。”彭伯說。
所以,即便休漁期內兩個月沒任何收入,彭伯還是打心里支持這項政策。“讓魚生多點,長大點,休養生息,明年才能繼續捕嘛,哈哈。”
像彭伯一樣因為天氣原因而被迫提前停下活計的漁戶,涌口村內大概還有十余戶,約占全村漁民總數的三分二左右。
生計不易
個別漁戶奮力最后一搏
天氣不利,近三分之二的涌口村漁民提前停捕,這意味著,尚有三分之一漁戶仍在工作。何叔,便是其中之一。
昨日中午吃過午飯后,何叔又再回到自家船上。他認真檢查過漁船發動機狀態后,為發動機添上少許汽油,再從岸邊提過幾個小網箱,便開始備戰晚間的休漁前最后一次捕撈。
“大霧天又怎樣,現在正是一年中黃魚最多的季節。等到休漁期過后,就沒這么好收成啦。”他埋頭整理著手中的網箱,低聲說。
何叔如此積極,源于他對未來兩月生活的擔憂。“像我們這樣年紀的,除了打魚就沒別的手藝,休漁期內想找份散工也不容易,現在不趕緊抓多點、賣多點,到時怎么辦?”
何叔的話語道出了不少仍在備戰最后一把捕撈的漁民的心聲。據了解,由于漁民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休漁期內能成功找到散工的幾率并不高,大多只能“吃老本”及依靠親戚子女接濟度日;至于婦女,則多數留在家中織網補網,或者賣廢品。漁民休漁期生計實在不易。
備戰休漁期
店家提前養魚
不過,無論漁民是提前休漁還是奮力最后一搏,對于今年四十出頭的畔江漁村老板彭叔而言,似乎都無關痛癢。“休漁期內市面上的河鮮少了,肯定會對我們的生意產生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曾經身為漁民的他如是說。
這家位于涌口村碼頭附近的食家,昨日河鮮供應依舊正常,價格也維持在平日水平。
如何做到這點?彭叔說,為應對休漁期帶來的影響,他在幾個月前便已開始做相關準備。“每次進貨或者捕到魚的時候,我都會預留出一些,放進魚箱里養著,至今大概已存了將近一萬斤魚,休漁期內就指望它們了。”彭叔手指大霧彌漫的江面——那是他魚箱所在的位置——笑著解釋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