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龜鱉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沿著幾格種著不同植物的凈化池順勢流淌,最后變成了汩汩清流。日前,在湖州南潯區菱湖鎮楊港村,記者看到,借助剛建成的“四隔式污水處理池”,往日讓人不禁皺眉的養殖污水,不僅變得清澈,就連刺鼻的臭味也消失了。
因河流水網密布,水產養殖一直是南潯特色產業,特別是溫室龜鱉養殖,已成為菱湖、石淙、善璉等鄉鎮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不過,以往龜鱉養殖溫室大棚的廢水、污水大多直排溝渠河道,這種富含氮、磷等的污水嚴重影響了周邊水域水質。
現在,龜鱉養殖污水的水環境影響漸漸改善。“你看,我們這一帶12個龜鱉養殖大棚產生的污水,沿埋設的管道流入預處理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去除固體懸浮物后,自動水泵將污水抽入沉淀池。”楊港村龜鱉養殖戶邱金芳向記者介紹起了這套裝置。
在距邱金芳的龜鱉養殖大棚10余米開外,12個分隔整齊的水泥池依次排列。污水先在第一個池子里沉淀,經浮水性植物凈化后,自溢進入第二個凈化池,再通過水生植物、益微菌等處理,然后依次流入第三級、第四級凈化池。邱金芳說:“經過四級凈化,水就可以安全排放了。”
陽光下,記者順著池子的排序逐一觀察,可以明顯看到渾濁的污水在“流動”過程中慢慢蛻變,從出水口流出的水已經沒有了異味感,水質也明顯改觀。據湖州市環保局檢測,處理后,水中氨氮等各項指標可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直接灌溉農田完全沒問題。”
據介紹,到今年6月,所有龜鱉大棚完成污水納管入池。龜鱉養殖污水、廢水治理是治標,“治本則要從全區角度綜合考慮,通過科學規劃,推行生態養殖,探尋一條綠色、生態、健康的養殖之路。”南潯區委書記葉理中說。
南潯已全面啟動了龜鱉養殖場的拆除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拆除27.2萬平方米,集中整治76.29萬平方米,另有2035家龜鱉養殖戶都已參與廢水治理,整治溫室大棚174.5萬平方米,占全區溫室大棚面積的89.5%。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