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主要產業被取締
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水源地,養魚使用的消毒劑、魚藥等易污染水源
近日,河南淅川縣香花鎮杜寨村的丹江碧波蕩漾,水上岸邊一片忙碌。一排排網箱正在被拖上岸,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拆解著,拆開的部件隨即裝上一輛輛貨車運走。
“你看這水恁清,咋會污染呢?”東崗村王太政作為該村網箱數量最多,也是養殖最早的一戶,還不能完全接受現實。去年他養了300箱,年收入約200萬元。“魚會生病,要用藥就會污染水質。你手里的魚食,魚吃不完只能沉積庫底,生物耗氧量急劇增加,也會造成水質污染。”淅川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劉德中耐心解釋。
上世紀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庫時,淹沒了淅川50萬畝土地,1997年,為盡快改善丹江口庫區群眾生活,淅川縣幾年間先后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支持網箱養魚產業發展。“網箱養魚促進群眾致富增收,在嘗到甜頭后,一個個網箱‘拔湖而起’,卻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劉德中說,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根據2008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丹江口水庫應屬于一級保護水源地,不得存在養魚等行為,全面整治網箱養魚勢在必行。
“當年我帶著技術回到淅川老家,動員大家發展網箱養魚,現在又動員大家拆除,這是什么滋味啊?”劉德中眼里閃著淚光。網箱養魚一直是庫區失地農民的主要產業,也是目前唯一的生活來源。據了解,丹江口庫區淅川境內共有網箱41729箱,涉及養殖漁民8000余戶,從業人員達2.8萬人,2013年魚產值達15.8億元。當地全部取締網箱養魚后,養殖戶僅網箱損失就達到2.26億元。
漁民上岸面臨哪些困難?
沒錢,沒其它謀生技能,棄漁轉業剛上路
當得知要全部取締網箱養魚時,馬蹬鎮關防村楊煥菊的心一下子被掏空了:她家網箱每箱固定資產損失約3000元,拆除100多個網箱,等于砍斷了她家的“搖錢樹”。經過一番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爭,她也想通了:“咱養魚把北京的水缸污染了,讓人家咋喝水呢?”
“我們祖孫三代以打魚為生,現在讓我們到岸上去,就像魚離開了水。”徐強章老人坐在船尾茫然地看著空闊的水面,庫區打魚養魚承載著老人全家7口人致富的希望。63歲的他覺得轉業不太現實:“斗大的字認不了一籮筐,又沒技術,轉什么業呀?但寧可犧牲自家,也要支持國家。”徐強章凝望著船上陪伴自己多年的魚鷹……
取舍兩難的不僅是漁民,庫區網箱養魚已經成為淅川縣的水產支柱產業,淅川縣主要領導也面臨著痛苦的抉擇。“我們必須抱著對水源地水質高度負責的態度,下定決心,堅決取締拆除網箱養殖!”淅川縣委書記馬良泉態度堅決。淅川縣成立了庫區網箱養魚整治領導小組,推行鄉鎮黨員干部包村、包戶、包箱、包銷魚、包上岸、包取締工作不反彈的“六包措施”。淅川縣制定“合魚并箱、空箱拆解、存魚暫養、限期拆除”的工作方針,出臺“以獎代補”政策。香花鎮人大主席蔡秀斌告訴記者,“通過縣鄉領導進村入戶做工作,群眾自己動手主動拆除網箱,沒有一起需要強制拆除。”
記者在調查后發現,淅川縣部分漁民不但沒有存款,連政府扶持的貸款也沒還清。漁民和養殖戶除捕撈及養殖外,沒有其它產業,又缺少務工、經商等其它技能,“上岸”后不容易就業。
上岸后的漁民養老保險也讓政府犯難:無錢繳費,養老保險難推廣,網箱取締又使該縣水產局300多名職工成為無房、無地、無技能的“三無”人員,這部分人員落在了政策的灰色地帶。
“對于上岸后漁民的生活出路問題,縣里也在積極研究。”淅川縣領導陶玉霞告訴記者,縣政府對每個上岸網箱獎勵850元至1300元,越早拆除,獎補越多。目前已兌付養殖戶資金4000余萬元。
轉業之路怎么走?
臨時給予補貼,當地扶持轉業優惠,但還需統一補償政策
引導漁民走出一條轉產轉業之路,是淅川的當務之急。淅川縣為幫助漁民安居,已貸款一億多元作為先期資金“以獎代補”。對在網箱取締中一時銷售困難的魚,縣鄉政府通過多種途徑幫助漁民儲存和銷售。
除了這些臨時措施外,淅川縣擬建立取締網箱養魚的長效機制,引導扶持漁民轉產轉業,免費進行技術培訓,優先申請社會低保等。不少漁民正在接受生態種植、機械維修、農產品加工、運輸等方面的指導與培訓,為轉產做準備。年初,淅川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丹江口庫區取締網箱漁民轉產轉業的十條扶持意見》,對取締網箱的淅川籍漁民,縣政府協調銀信部門對符合條件的漁民每戶給予3萬—5萬元的信貸支持;對漁民從事經商辦企業的,按政策三年內稅收優惠或稅收返還。
“我們還以建設生態隔離帶為載體,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謀求淅川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水清與民富。”馬良泉說。對于網箱取締的漁民發展茶葉、金銀花、軟籽石榴、玫瑰等生態產業的,只要種植面積在5畝以上,經驗收合格,對于不同的產業給予每年每畝200至1000元不等的補貼,取締網箱的漁民發展節能日光溫室5個以上的,每座溫室補貼3萬元(按每座使用面積0.75畝計算)。
據估算,僅淅川一地全部清理庫區網箱需要補償安置資金8.08億元,要想徹底解決漁民轉產轉業問題,還要靠國家出臺相關補償政策。此外,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跨湖北、河南兩省,現有網箱15萬多箱,其中湖北漢江庫區10萬多箱。要確保水質,僅憑淅川一己之力實在難以解決,急需跨省、市聯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