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山東即墨有一些獲證的水產品加工企業根本不按照規則生產,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近日,本報駐青島記者站接到一匿名舉報電話。隨后本報記者在阿里巴巴網站輸入關鍵詞“水產食品 青島即墨”,很快出現一批專門生產加工水產品的企業,其中部分企業的注冊地在即墨市通濟街道。為了了解舉報內容的詳情,4月3日,記者趕赴山東省即墨市。
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記者共走訪了4家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發現多數生產企業的衛生條件、生產加工環節質量控制、員工健康管理以及出廠檢驗等方面均存在問題。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企業主對質量安全的漠視讓記者頗為震驚。
鏡頭一:加工環境臟亂差
在通濟街道辦事處圈子村,經村民指點,記者來到村南頭一家魚肉罐頭生產企業。這家企業既沒有在工廠大門的墻上公示企業名稱,也沒有懸掛公司招牌,記者問了辦公人員后才知道該企業叫青島新順發食品有限公司。
在記者的堅持下,公司負責人帶記者進入了生產車間。車間里,帶魚都放在地上,工人們正在清洗內臟,取完內臟的帶魚被切割成段后扔在塑料筐子里,摘掉內臟的則直接扔在地上。水泥地面上,內臟與臟水混合在一起,臭味彌漫空中。有的工人將切好的帶魚段扔進一個裝著水的長方形不銹鋼盒子里,用鐵鍬來回翻轉幾次就算是清洗了,然后被送到一個高溫鍋前。高溫鍋大概有2米高,一個工作人員穿著雨靴站在離地40多公分的操作臺上,用鐵鍬不斷地翻動著鍋里的帶魚。他的腳下,堆放著從清洗環節推過來的帶魚段,工作人員每走動一次,雨靴都會踩到帶魚段上。記者問他:“這樣臟不臟?”他笑而不語。
鏡頭二:生產日期不標注
離開新順發,記者又來到圈子村一家叫做青島超洋工貿有限公司的企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主要做魷魚絲出口生意,質量有保障。但是在這家企業的成品庫里,記者卻發現百余箱魷魚絲沒有標注生產日期。“為什么不標注生產日期?”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該企業負責人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這些散貨魷魚絲是按照訂單生產的,要賣給國內的包裝商,包裝商進行再分裝時會標注生產日期。而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時,該負責人又改口說客戶不確定,還不確定賣給誰。
隨后,在企業負責人陪同下,記者進入了生產車間。車間地面很滑,污垢和積水混雜在一起,排水溝里污水橫流。在烘烤和包裝車間里,記者要了12名工人的名字,并向該負責人提出看看他們的健康證,該負責人僅向記者提供了兩名工人的健康證。老板坦言,車間里正在工作的部分人確實沒有健康證。
鏡頭三:檢驗設備布滿灰塵
食品企業應嚴格執行食品出廠檢驗制度。但是,記者采訪中發現,有3家企業均沒有完全將該制度落實到位。
在新順發公司,記者在包裝車間拿了兩瓶生產日期為3月18日和4月1日的魚罐頭,要求負責人提供出廠檢驗報告,化驗員言辭確鑿地告訴記者一定有出廠檢驗報告,然而找了10多分鐘,他只提供了批號為20140304黃花魚罐頭的檢驗報告,該化驗員承認,他們并沒有嚴格地執行批批檢驗。記者走進該公司化驗室,里面燈光昏暗,設備大都沒有開機,分析天平等一些計量器具也超期未檢。
化驗室形同虛設的現象,也存在于青島超洋工貿公司和青島吉旺食品有限公司。這幾家公司都設置了化驗室,但卻看不到實驗器具有使用跡象,設備上布滿了灰塵。
即墨市食藥局:問題屬實
下午2時,記者來到即墨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調查采訪中發現的青島新順發食品有限公司、青島超洋工貿公司和青島吉旺食品有限公司3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向該局劉姓副局長做了匯報。劉局長表示,針對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管,該局正在對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摸底和調研,一旦調研結束,就會積極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當問及即墨市有多少家水產品加工生產企業時,該局長表示不太清楚。
4月4日、4月9日,即墨市食藥局先后兩次派人與記者取得聯系,并告知他們已經對上述3家水產制品企業進行了調查,發現這3家企業證照齊全,但確實存在衛生條件差、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健康證、成品無出廠檢驗報告等問題。另外,通過執法檢查,他們還發現這些公司的食品添加劑臺賬記錄不完整。即墨市食藥局將對轄區內的水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一次徹底的摸底調查,針對發現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確保水產制品質量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