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對于生活在西北高原的人來說,要吃上剛從海里撈上來的海鮮,還真不容易。然而,在蘭州市紅古區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示范基地,這已并非難事。
初夏的紅古,綠波蕩漾。在紅古區南美白對蝦養殖示范池內,一只只白對蝦悠閑地游來游去。一直在池旁忙碌的技術員吳立新告訴記者,這些南美白對蝦最初投放時只有0.5厘米長,經過一個多月的養殖,目前已長到10厘米,最大的已超過13厘米。他說,這批白對蝦再過一個星期就可以上市,屆時,蘭州市及周邊居民就能吃上新出水的海鮮了。
南美白對蝦原產于太平洋西海岸,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優良品種之一。蝦苗經過淡水馴化后可在淡水池塘中養殖,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養殖品種。2005年,紅古區經過考察,從廣東湛江引進了這個項目,區水產站的技術人員經過對南美白對蝦在高原高寒區、溫棚內、室內外結合等試驗,全面了解了南美白對蝦在高原高寒環境的適應性,獲取了西北高原高寒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生長、發育、存活等相關技術參數,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經驗,并進行了在西北地區大面積推廣養殖技術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為推廣養殖規模打下了基礎。
2006年,紅古區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養殖示范池,投放蝦苗15萬尾,經過示范養殖,白對蝦生長情況良好。隨后,該區又投入15萬元購置了塑料土工膜、增氧機等設備,同時選派技術人員赴廣東湛江南美白對蝦基地調入優質蝦苗30萬尾。按2006年養殖產量750公斤/畝計算,以目前市場最低價50元/公斤出售,一次可收入3.5萬元,一年養殖3次,可收入11萬元。目前,白對蝦養殖正成為紅古區的一大亮點產業。
紅古區委書記陳親恭告訴記者,紅古區作為蘭州市重要的“菜園子”,在發展現代農業和城郊農業的過程中,敢于打破傳統模式,發展新興產業。這次引進和成功養殖南美白對蝦,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改善了蘭州及周邊城市居民的生活,加快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為西北地區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