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南瓊中縣地處山區,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瓊中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瓊中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發展瓊中漁產業,引進新品種‘紅羅非魚’為促進農民增收辟新徑,在半年時間內瓊中紅羅非魚遠銷歐美達30萬斤。
瓊中縣長征鎮南豐村的陳定山已經從事養魚業十三年了,這些年里,他養過草魚、鰱魚、鳙魚、鯧魚、羅非魚。市場波動讓他的收益一直存在不穩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紅羅非這個魚的收益不錯,而且當地政府也有扶持,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試養了一批紅羅非魚,沒想到這一試就試出了甜頭。
紅羅非魚,主要分布在非洲三大湖的原始森林溪流中,是非洲原生態的特色魚種,只適合生存在中低水溫,水源干凈,無污染的水域,對于生存條件要求極高。經過瓊中縣漁業部門多次組織專家調研發現,瓊中的生態環境和山泉水非常適合紅羅非魚的養殖條件,依托好的自然環境致使魚肉口感優質,深受市場歡迎,據了解,自去年年底至本月5月20日,瓊中縣就有30萬斤的紅羅非魚走向歐美日韓等市場。
近年來,瓊中在發展種桑養蠶等項目中探索出了“企業+基地+合作社”的銷售模式。這種成功的模式也同樣被嫁接到紅羅非魚這個新品種的銷售中。為了讓農戶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企業還與農戶簽署保護價協議,當市場價格過低時,企業將以保底價格進行收購,這樣即使除去成本,農戶同樣還可賺到2元一斤,保本投資使得該項目的投資風險大幅度降低。為促農增收,瓊中縣將拿出158萬元用于紅羅非魚、泥鰍、魚塘改造等發展水產養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