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28日,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組織專家對江西省漁業局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共同創建的“江西省無草魚出血病區示范建設項目”進行了階段驗收。江西無草魚出血病區三年探索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開創了我國水生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先河。
驗收會上,珠江所所長吳淑勤研究員和江西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戴銀根研究員分別從無疫區管理模式構建和江西省無草魚出血病區建設工作總結兩個方面進行了匯報。專家組對項目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項目組制定的“可控、控制和無疫”分階段實施目標、建立的物理屏障、管理屏障和生物屏障技術體系以及無規定水生動物疫病區標準體系建設框架,符合我國水產養殖實際,具有開創性和先導性。經過三年努力,江西修水水系與信江水系區內草魚出血病免疫覆蓋率由2011年的26%提高到2013年的44%,草魚呼腸孤病毒陽性檢出率由2012年的4.1%下降到2013年的1.76%,草魚最高死亡率由2011年的17.6%下降到2013年的7.7%,草魚發病風險由一般風險下降至較小風險,近2年的草魚樣品中磺胺類、喹諾酮類等6種常用藥物殘留抽檢合格率達100%,畝均增收600-800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中國水科院副院長劉英杰對項目組取得的成果表示贊賞,建議在完善區域化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示范范圍,并爭取在國家層面設立專項支持。農業部漁業局養殖處處長丁曉明肯定了項目組三年來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并要求繼續加強江西無草魚出血病區建設工作,認真落實產地檢疫制度、建設無規定水生動物疫病苗種場等工作,建立區域化管理的長效制度,做到疫苗免疫區域全覆蓋,加快推廣精準調水技術,為全國無水生動物疫病管理作出示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