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深海網箱養殖作為海南近幾年新崛起的生態養殖模式,發展潛力巨大。“圍繞省里提出的發展海洋經濟的目標,海南將繼續做大深海網箱養殖規模,由去年的169組增至今年的199組,計劃新增產量1000噸。網箱分布要從港灣向近海轉移。”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李應濟日前對筆者說。
生態養殖亮點凸現
蔚藍色的海面上,一個個圓形的巨大網箱隨波漂浮,碩大的軍曹魚在箱內活蹦亂跳,濺起一簇簇水花,場面蔚為壯觀。這是筆者日前在臨高縣新盈鎮頭咀港外的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看到的鏡頭。
據介紹,海南中油深海養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公司+漁民”合作模式分別與當地漁民合作開發,在臨高建立新盈頭咀和金牌灣兩大深水網箱養殖基地,網箱現已發展至480口(120組),投放軍曹魚和金鯧魚苗1000多萬尾,成為海南最大的深海養殖基地。
海南海洋與漁業廳水產養殖專家介紹說,2004年4月,當地從外省引進這種養殖新模式后,深受養殖戶青睞。因網箱置于深水,水體交換較好,病害少,放養密度大(每口投苗2萬尾左右),每口網箱可養量達12噸-15噸,屬高投入,高產出項目。
據了解,目前深海網箱養殖的產品主要銷往深圳、廣州等地,部分打入香港市場。
政府扶持企業帶動
據了解,目前海南已在陵水、臨高、三亞、昌江和海口5市縣建起6個養殖基地,投放深水抗風浪網箱169組676口,增加海水魚類養殖產量8700噸,新增產值2.1億元。
有關專家分析稱,海南近海10米-20米水深范圍達6000平方公里,基本未開發利用,尤其是水深在40米以內的淺海深海網箱養殖最具發展潛力。
為擴大深海網箱養殖規模,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采取“政府扶持、企業帶動”的方式,積極組織漁民加入到養殖行列中來,使漁民得到更多實惠。前兩年,省政府給予每組網箱10萬元的補助,去年,省政府給全省網箱養殖發放補助金200萬元,省海洋與漁業廳另補助100萬元。今年將繼續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漁民養殖。由中國石油深圳石油實業有限公司下屬的海南中油深海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建造養殖網箱,發動養殖戶與該公司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向南沙進軍
“我縣深水網箱養殖已初具規模,今年我們將拓展養殖空間,向南沙進軍。”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卓爾說。
目前該縣已建造兩艘大型漁業補給船,相當部分大船已開進南沙漁場,為深水網箱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加上南沙海區水溫適宜(28℃左右),平均水深25米,生長環境優良,餌料資源(小雜魚)豐富,魚類生長速度快,養殖環境理想。
據介紹,該項目已報農業部南海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立項。近期該縣將在南沙安裝20組網箱,由澤業南沙漁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業主,吸納漁民參與。他們將在南沙重點養殖石斑魚、蘇眉、青衣等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提高養殖效益。養成的魚可利用現有赴南沙生產的兩艘補給船運輸。漁民在南沙捕獲的活魚也可置于網箱內養殖。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