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北海市科學技術局組織廣西大學、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北海市水產畜牧獸醫局等單位的有關專家,對廣西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北海市科技計劃項目“方格星蟲(俗稱沙蟲)苗種中培的營養生理及飼料配制技術”進行技術成果鑒定。
經質詢和討論,專家們認為該項目提供的資料齊全,數據翔實可信,符合鑒定要求。項目完成了合同約定的各項考核指標,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的空白,一致同意通過鑒定。
此項技術成果確定了方格星蟲苗種中培期的各類營養素的最適需要量及適宜配比,開發了方格星蟲苗種中培期的飼料配制技術,解決了人工育苗過程中人工飼料的投喂技術難題。應用本項目研發的人工飼料,方格星蟲中培期苗種培育成活率高達75.6%,平均苗種中培密度624條/平方米;累計培育池塘中培苗種4000萬條,銷售大規格苗種2600萬條,苗種銷售收入274.5萬元;推廣養殖面積2880畝,產量25.8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2060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目申請發明專利2項,其中1項已獲授權,1項已獲受理,制定方格星蟲配合飼料企業標準1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
方格星蟲是北海盛產的海珍品種之一,不但經濟價值高,而且產品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在廣西海洋資源漁業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經濟地位。
方格星蟲為暖水性世界廣布種,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沿海均有分布,其中廣西海區資源量最豐富,分布面積15萬畝以上。從品種所具有的特點上看,方格星蟲非常適合廣西沿海灘涂大面積人工養殖,福建、廣東、海南和臺灣沿海灘涂大多也適宜發展人工養殖。
據估算,全國可供方格星蟲人工養殖面積50萬畝以上,按每畝放苗量1萬條計,每年苗種總需求量50億條以上。而且方格星蟲養殖方式相對簡單,投資少、風險小、效益高、資金周轉快,目前北海漁民對該品種養殖的積極性很高,50億條苗按60%的養殖成活率計算,可養成成蟲30億條,合計3300萬公斤,可實現經濟效益約30億元。
該項目的完成解決了小規格人工苗種養殖過程中提高成活率、提高單產量的關鍵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將大大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促進廣西沿海沙蟲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增加沙蟲的市場供應量,同時也緩解了沙蟲資源衰竭的局面,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