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養出對蝦 價格翻倍
不過,最讓潘孝球感到自豪的是,他引進了一項增溫技術,讓在不可能養殖對蝦的季節,也變成了可能。
2009年,看到大多數養殖戶在冬天只能“關門歇業”,潘孝球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冬天就不能養蝦了嗎?”于是他查閱資料,看到了一種先進的增溫技術,利用大棚和鍋爐把水加熱,達到對蝦養殖最佳的20度左右,在這樣的水溫下,冬天養蝦就成了可能。
說干就干,他一口氣投入了60萬元,把100畝的普通養殖棚改造成了有鍋爐、可增溫的大棚。到了冬天,潘孝球的大棚里響起了鍋爐運轉的轟隆聲,1個多月后,成蝦起撈,價格比以往翻了一倍。
集結大學生一起干 培訓人數突破2萬
昔日的爛稻田,今日的聚寶盆,養殖場在他的管理下日益步上正軌,此時“不安分”的潘孝球又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決定:要集結像我一樣的大學生一起干!
2011年,象山石昌南美白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團支部成立,潘孝球為團支部書記,支部團員18人,青年51人。團支部吸納返鄉優秀人才進行養殖實踐并支持他們加入養殖事業,同時他還鼓勵養殖戶子女加入團組織讓他們參與到合作社來,通過他們來加強養殖戶業務養殖技術的提升。
潘孝球凝聚年輕力量,不斷創新大膽探索,提出“合作社+支部+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實施“南美白對蝦鍋爐加溫全大棚多茬養殖技術”項目大幅減少對蝦病害,保證了南美白對蝦的品質。利用“蝦—草—牧—菜”生態循環輪作模式,做活養殖經濟,在蝦塘空閑期種上蔬菜、牧草和發展規模養鵝。
在潘孝球的帶動下,2012年整個合作社的產值在6300萬元,去年的凈利潤又提到到300萬左右,走在全省的前列。石昌魚種場成功的養殖技術及模式先后經中央電視臺《致富經》、《科技苑》等欄目報道,吸引全國各地的養殖青年來參觀學習,截至目前培訓人數已突破20000人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