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6月18日-20日,第六屆世界對蝦產業發展論壇在湛江舉行,來自全球各對蝦主產國的專家、學者以及對蝦產業從業者近300人參加了此次論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Melba、泰國瑪希隆大學教授Tim Flegel、越南國家級項目協調員、動物保健水生生物健康管理部負責人Dr LE VAN KHOA以及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主席GeorgeChamberlain等參加了當天下午的論壇,并就全球對蝦養殖業都關注的EMS病害問題分別做了主題報告。
“新丁當家”或成國際對蝦產業新常態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在致辭中介紹了2013年對蝦EMS對全球對蝦產業的影響。受EMS影響,2013年中國從對蝦的出口國變成進口國,泰國對蝦養殖業領先10年的地位也被其它國家取代,與此同時,新興的對蝦養殖國家開始引領全球的對蝦出口市場,2013年美國最主要的對蝦進口國不是泰國,而是印度。這與EMS發病率有直接關系。 “今年,亞利桑那大學對蝦病理實驗室的Dr.dlghtner教授對印度的9個養殖場進行調查,目前還是沒有發現EMS的病例。”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主席George Chamberlain介紹了全球EMS的起源以及最新研究進展,今年墨西哥在也發現EMS的病例,而印度是少數沒有暴發EMS的國家。
四大研究進展
直接傳染病——
聯合國糧農組織Meibo B. Reontoso女士表示,目前已經確定EMS是直接傳染的疾病,不同的養殖模式發病程度不同,種苗和水質對EMS的發病有很大關系。
只能口服治療——
亞利桑那大學Lightner教授團隊已經報告,副溶血性弧菌的分離變異是引起AHPNS的主要原因,并且只能通過口服治療。目前已經發現這個副溶血性弧菌含有2種噬菌體和一種或多種質粒,但是每一種在其中的致病機理尚不明確。
與飼料無關——
“經過我們大量的實驗研究,EMS和飼料并沒有關系。”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首席科學家何建國在不同地方采集的患病對蝦的不同組織中均存在大量不同的細菌,每個采樣點的細菌種類都不盡相同。而肝胰腺壞死癥與細菌有關,但不是單一的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與亞硝酸鹽密切相關——
何建國教授同時表示,亞硝酸鹽與發病具有密切關系,亞硝酸鹽對發病的閾值為163-259微克/升,而氨氮對發病的閾值為282-316微克/升,達到或超過閾值,很有可能誘發對蝦發病。
頂級專家開出藥方
降低密度、減少投喂量——
而Le Van Khoa博士引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FAO)的建議養殖戶減低投苗密度,60-80尾/平方米(4萬-5.3萬/畝)為宜,飼料投喂只需要正常投喂的85%,一天喂4-6次,使用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對蝦塘塘底進行處理,一年養兩造蝦之后,要清理一下塘底,蝦塘混養魚能夠降低EMS的暴發幾率。
蝦苗期開始防控——
張伯倫還表示,EMS很有可能會縱向傳播,建議蝦苗時期就要做好防范管理工作。
放苗前培藻不宜過多——
何建國建議,養殖戶放苗前培育的藻類不宜過多,水色不宜過濃,也不能見到池底,水深1-1.2米的池塘,透明度在60-80cm為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