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病害發生情況
7月份我省測報的6個養殖大類,14個大宗養殖品種中,監測到38種病害(生物源性疾病33種),其中:病毒性疾病3種、細菌性疾病15種、寄生蟲病14種、真菌性疾病1種,另有其他類及病因不明病害5宗。
本月青蟹和龍須菜測報點未發生病害,刺參和紫菜已收獲。其它養殖品種病害以細菌性和寄生蟲性疾病為主。從監測結果分析,本月隨著氣溫、水溫的逐步升高,各養殖種類的總體發病情況較上月有所加重。
以下是本月各養殖品種的病害監測情況:
1、草魚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10種,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4種、寄生蟲病5種,另有其他類病害2宗。平均發病率為14.77%,平均死亡率為0.22%,均比上月略有下降。
2、鰻鱺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10種,其中:細菌病5種、寄生蟲病4種、真菌病1種。平均發病率為28.17%,平均死亡率為1.78%,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3、羅非魚
本月測報點僅監測到鏈球菌病,平均發病率為26%,平均死亡率為3.2%。
4、鰱鳙鯉鯽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2種,其中:細菌病1種、寄生蟲病1種,另有其他類病害1宗。平均發病率為1.71%,平均死亡率為0.33%,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5、團頭魴
本月測報點僅監測到車輪蟲病。平均發病率為1.76%,比上月有所上升,未引起死亡。
6、大黃魚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疾病2種,其中細菌病1種、寄生蟲病1種。平均發病率為43.5%,平均死亡率為3.15%,均比上月有所上升。本月寧德測報點主要發生刺激隱核蟲病,福鼎市平均感染率最高,達80%;其中,沙埕港內的長嶼養殖區最為嚴重,發病率達100%,死亡率30%。霞浦縣除個別魚出現爛頭爛尾病癥外,大部分魚體表白點逐漸消退。本月下旬白鰓病開始在霞浦縣鹽田港和蕉城大灣養殖區發生。
7、海水網箱魚類
本月僅青斑測報點監測到車輪蟲病,平均發病率為2%,與上月相當,未引起死亡。
8、對蝦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4種,其中:病毒病2種、細菌病2種,另有病因不明病1宗。平均發病率為3.26%,平均死亡率為1.75%,均比上月有所下降。本月實驗室抽檢幼蝦3批次,其中有2批次檢出白斑病毒。
9、蛙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車輪蟲、鞭毛蟲并發癥和病因不明病。平均發病率為8.45%,平均死亡率為1.88%,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10、鮑
本月測報點僅監測到弧菌病。平均發病率為0.88%,平均死亡率為0.13%,均比上月有所上升。
二、下一階段病情預測及防治建議
8月份水產養殖進入高溫期,水產養殖動物抗應激能力下降,免疫能力下降,水環境不穩定,水質易惡化,水體中病原微生物數量大幅增加,可能導致病害增加的趨勢;同時,8月又是臺風多發季節,降水量增大,易造成環境突變,導致養殖動物應激反應。下階段主要做好大黃魚刺激隱核蟲病和白鰓病、對蝦白斑綜合征和紅體病等病害預防工作。
下一階段主要采取的措施:
1、臺風后的水質調節
臺風后要密切跟蹤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測量池塘水體酸堿度、溶氧等水質指標,合理調節pH值,及時做好改良水質措施。
2、刺激隱核蟲病的防控建議
①達到商品規格的魚及時起捕上市;②保持網箱養殖區水流暢通,解除擋流設施;③盡量控制網箱養殖密度;④及時撈起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