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上世紀90年代的“借地”搞市場到如今被商務部列入“雙百市場工程”重點扶持單位,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歷程,同時映射了湛江對蝦產業的跌宕與輝煌。
“沒有交易和流通,再新鮮的對蝦也會變成‘死蝦’,運不出去的蝦,再多都無濟于事,不僅不
能給廣大養殖戶帶來財富,反而是‘蝦多傷農’!比涨埃忌剿a品批發市場董事長龍土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指出,僅憑湛江或周邊的消費市場,根本無法消費如此巨大的對蝦產量,市場實在太小,我們必須走出去,如何走出去,這就需要流通,對蝦也只有在流通中方能生金。
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內,每日都有一個群體特別忙碌,他們被習慣稱為對蝦經紀人。正是依靠市場這個平臺,憑借上百個對蝦經紀人及其帶動下的10萬流通大軍,湛江的對蝦源源不斷涌到國內外市場。
雖是周末,對蝦交易的旺季也已過去,但市場大戶李天養仍如往常一樣忙里忙外。守候了一天,直到傍晚,李天養終于有了喘息的時間,接受記者的采訪。從當年在避風塘一帶擺地攤賣幾斤魚蝦,到現在擁有自己的水產公司,李天養可以說是個“老水產”了。
1988年開始從事水產相關生意,多年來,李天養不斷吸取經驗,留意行情動向,學習了洞悉市場趨勢的本領,減少蝦農因不了解行情而慘遭損失的機率,憑著對采購商的良好服務態度,業務不斷擴大,在2002年正式注冊為湛江天養水產有限公司。
正因他對行業的熱愛和執著,2005年被授予全國優秀農產品經紀人的榮譽稱號。這一年,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榮獲“中國十佳農產品批發市場”稱號,市場負責人龍土金獲“中國十佳農產品經紀人”稱號,市場經營戶除李天養外,還有其他四人被授予“中國優秀經紀人”稱號。
“這個中國優秀經紀人稱號來的并不容易!”回憶起當年的創業過程,一切酸甜苦辣還歷歷在目。據其介紹,雖然對蝦產量占廣東省半壁江山,但上世紀90年代以前湛江卻沒有一個專業正規的大型水產品市場,一年幾萬噸產量的對蝦完全靠分散在霞山避風塘一帶的零散收蝦點收購,再由這些收蝦點零零散散地推銷到各地去。落后的銷售方式,不但嚇跑了不少外地客商,而且其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幾乎成為霞山居民的“公害”。
當時,如何搞好加工與流通便成了擺在湛江人面前的難題。從1993年起,龍土金憑借敏銳的眼光走上了培育市場之路,1995年,他成立湛江中鑫有限公司,與湛江港務局達成11000余平方米的場地租用協議,并迅速投入資金開始了對水產品市場的開發建設。一個結合蝦類市場交易特點,從整體布局進行綜合考慮、規劃和建設的專業市場正式拉開了序幕。
那時,許多經營者不愿意建什么專業市場,他們已習慣隨意做買賣的方式。于是,龍土金一家一家地拜訪新老朋友,向他們講解變零散為集中的市場好處,深入細致地和他們共同分析如何利用湛江蝦的優勢、如何充分利用對蝦之鄉的影響,擴大市場效應,增加經濟收入……也正是這些誠懇的言辭和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逐步消除了水產品經營者的顧慮。
1996年8月,湛江市霞山水產品批發行正式掛牌。昔日走碼頭串漁村的蝦販亦由散兵游勇變成了正規軍。有了這個專業的市場后,蝦農、經銷商、代理商可以放心大膽地進場交易,再也不用擔心蝦霸、魚霸、蟹霸的欺行霸市,外地來此交易的采購商更是感到了這里交易環境的公平和安全。
“當時,我也確實有這種顧慮,畢竟每月要交上了一筆數目不小的市場費!崩钐祓B告訴記者,后來也就想通了,作為一個代理商,怎么才能更好地在蝦農和經銷商之間牽線搭橋,市場是最好的平臺。
經過10多年的培育,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對蝦交易市場,是廣東、廣西、海南、浙江、山東和越南的對蝦集散地。2006年,該市場對蝦交易量達25萬噸,交易額64億元,被評為“全國十佳農貿市場”。目前,該市場共有各類水產檔位700多個,300多個水產品經紀人。每名經紀人又帶動多則上百少則幾十人的流通隊伍,這樣將近10萬人的流通大軍讓湛江蝦不斷輸入到世界各地。
在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帶動下,湛江對蝦養殖、飼料、魚藥、貿易、機械、運輸到加工出口,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對蝦行業鏈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格局:蝦農聯系著飼料廠,經銷商聯系著蝦農,采購商聯系著加工廠、農貿市場、超市等消費終端,代理商為他們之間起著牽線搭橋和融資的作用,批發市場將一條對蝦行業鏈牢牢地連在了一起。
采訪中,諸如李天養這樣的市場大戶還向記者透露,隨著湛江養蝦業的技術不斷提高,規模的不斷增大,現有的霞山水產品批發市場已經有點“力不從心”,它太小了,要想讓湛江的對蝦走向全世界,這個平臺必須擴大。而且湛江至今還沒有專業的活蝦批發市場,對蝦流通業仍有巨大潛力可挖。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