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海南省處于水溫較高季節,平均水溫33℃,加上超強臺風“威馬遜”的影響,養殖病害明顯增多,損失嚴重。我廳對全省18個市縣(不含三沙市)的魚類4種、甲殼類2種、貝類3種和藻類1種等10個養殖品種的病害發生情況進行了監測。
一、病害測報情況分析
測報數據顯示:軍曹魚、扇貝、珍珠貝、麒麟菜沒有病害發生;羅非魚養殖品種發生了3種病害,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增大,損失嚴重;石斑魚發生了3種病害;卵形鯧鲹發生了1種病害;南美白對蝦發生了3種病害,青蟹發生了1種病害;東風螺發生了1種病害;共監測到12種病害(包括病因不明),其中細菌性疾病6種,寄生蟲疾病1種,病因不明3種,病毒病2種。
(一)魚類病害發生情況
1.羅非魚病害。對羅非魚池塘養殖方式進行測報,水溫28-36℃。羅非魚池塘養殖發生了3種病害:鏈球菌病、爛身病和病因不明疾病。鏈球菌平均發病率為6.9%,最高發病率50%,最高死亡率50%;爛身病平均發病率1.2%,最高發病率1.5%,病因不明平均發病率為72%,最高發病率82%。
2.石斑魚病害。對石斑魚池塘和工廠化養殖方式進行測報,水溫29-32℃。石斑魚養殖發生了3種病害:黑身病、寄生蟲和神經壞死病。寄生蟲病平均發病率為25%,最高發病率47%,最高死亡率為8%;黑身病平均發病率為2.9%,最高發病率3.8%;神經壞死病平均發病率為5%,最高發病率10%,最高死亡率為100%。
3.卵形鯧鲹病害。對卵形鯧鲹網箱養殖方式進行測報,水溫28-38℃。卵形鯧鲹養殖發生病因不明疾病,病因不明疾病平均發病率為5%,最高發病率15%,最高死亡率為18%。
(二)甲殼類動物病害發生情況
1.南美白對蝦病害。對南美白對蝦池塘養殖方式進行測報,水溫30-34℃。南美白對蝦養殖弧菌病平均發病率35%、最高發病率90%,最高死亡率90%;細菌病平均發病率39%、最高發病率53%,最高死亡率64%;病因不明疾病最高發病率23%、平均發病率45%,最高死亡率50%。對蝦病害明顯上升,應積極做好防控,重點關注細菌性疾病。
2.青蟹。對青蟹灘涂養殖方式進行測報,水溫32℃。青蟹白芒病平均發病率15.5%、最高發病率28%,最高死亡率9%;
(三)貝類動物病害發生情況
東風螺。對東風螺工廠化養殖方式進行測報,水溫33℃。東風螺發生細菌性疾病1種病害,全省平均發病率為5%,最高發病率8%;平均死亡率為4%,最高死亡率10%,養殖病害有所下降。
總之,7月份所有養殖品種細菌類疾病明顯上升,發病率、死亡率較高,注重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池塘養殖應注意水體的消毒、底質的調控和增氧;網箱養殖應降低養殖密度和浸泡魚體進行消毒。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