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龍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進入中國大陸,期間,在多地如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廣東、廣西甚至寧夏和新疆地區,均有養殖,但養殖的規模小,產業化程度非常低,影響力不廣。近年來,受南美白對蝦以及羅氏沼蝦等主流品種養殖效益大幅下降,澳洲淡水龍蝦又受到部分業內人士重視,那么重新走入水產養殖行業的澳洲淡水龍蝦,制約其發展主要有哪些因素?
大規格龍蝦苗
大規格種苗保證養殖成功率
珠海尚大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臺灣原產澳洲淡水龍蝦蝦苗批發的企業,負責龍蝦種苗貿易業務的王經理告訴小編其中的原因。
他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苗尤其是大規格2-3公分或者更大的優質蝦苗生產困難,供應量限制,這是源頭問題。據王經理稱,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很多養殖戶購買剛產出來0.6-1公分規格的小苗,這種規格的小苗無論是生存能力或者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比較差,加上經歷了長途運輸后蝦苗體質較弱,如果再碰上塘里沒有很好地清除掉野雜魚蝦,這些野雜魚蝦往往會很容易捕捉吞吃這些體弱的小蝦苗。
為什么養殖戶喜歡用小苗養殖而不用大苗呢,原因是大苗的價格高企,一般為小苗2-3倍。蝦苗從0.6-1公分生長到2-3公分,約經歷一個月時間的培育,長到2-3公分規格時成活率只有原來20%,其余80%都被自然淘汰了。存活下來蝦苗具優質健康、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養殖這些大規格優質的蝦苗,可以保證有較高的成功率。如果養殖塘里沒有野雜魚蝦,水質條件符合養殖標準,苗投6000只/畝養成至75-250克/只,最終的成活率可達80-90%。
王經理建議有心進入澳洲淡水龍蝦的養殖戶,不要貪圖便宜的蝦苗。他稱今年有一位西安養殖戶從蝦苗場購買3000多只小規格的蝦苗養殖,養殖塘條件很好,有溫泉水冬暖夏涼,水質常年清新。經過2個星期后檢查后發現,就只剩下幾十只了,成活率只有1-2%。分析可能蝦苗不是被野雜魚蝦吃掉了,就是自身適應能力太弱死亡。
除了種苗問題外,養殖技術不過關,飼料營養不達標也是制約目前澳洲淡水龍蝦沒有走向大規模養殖另兩個關鍵性因素。解決的辦法是養殖戶通過學習和培訓以掌握養殖技術,飼料可以從臺灣進口或者國內的料企進行配方研究及生產,相對種苗而言,后兩者比較容易做到。所以,只有選擇合適規格優質苗種,再用好的技術和優質的飼料相配套,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和最佳的效益。
王經理稱澳水淡水龍蝦的質肉飽滿、可食部分比例高、而且含有蝦膏、還有耐運輸的特點,在消費市場上是極受歡迎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
商品蝦/文肇良供圖
解決銷路問題很關鍵
海南新吉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學軍博士從臺灣引進澳洲淡水龍蝦親蝦,在福建進行蝦苗繁育。他告訴筆者,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蝦類,所以今年工作主要是摸索和研究,小規模生產的苗種以示范養殖為主。何博士稱,目前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業受到限制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親蝦受精卵少、產卵量低,蝦苗供應量少價格高,售價2.5-3元/尾,養殖成本中蝦苗投入過大。另一個如何引導消費者來吃這條蝦,即是銷路環節上做好文章。只要解決好種苗供應及完善流通銷售環節,那么這個產業就可以得到快速發展。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