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關縣漁業部門的幫助下,大關縣吉利鎮龍坪村的稻田養魚得到了長足發展。近日,筆者就在龍坪村親眼目睹了村民們在稻田里投放魚苗的高興勁兒,在每塊稻田內還為魚兒建起了新家。
位于吉利鎮東南部的龍坪村,總面積17.5平方公里,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705戶2962人。這里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和千余畝良田。龍坪村民小組有水田110畝,水源充足、水質優良、單田面積大,實施稻田養魚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龍坪村歷史上的養方魚法,就是隨便將魚苗投放到稻田內,由其自行生長,當家里來了客人來的時候,吃起方便些,毫無經濟價值可言。近些年來,在縣漁業部門的引導下,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飼養,提高其經濟價值。
有位養魚四年的村民告訴筆者,他4年共養了2千2百多尾,一畝田養魚可以增加800來元到1000元的收入,很是劃算。
由于龍坪村生態好,水質好,基本不用飼料,又是在稻田內飼養,據說養出來的魚肉質鮮美,當然在價錢上比其他用魚池養出來的同類魚種,價格也要高出許多。
龍坪村村民方顯兵說:“這里水質好,沒污染,產量高,不喂飼料,人們吃起放心。一個平方丈里面可以養4、5尾魚,魚的產量也比稻谷高得多,草魚一般都是16元一斤,每年收入都在在兩萬元錢左右。
為了更好地將此項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的飼養,村子里還專門成立了“龍坪魚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用合作社來帶動村民們發展養魚。
有了合作社存的在,固然是讓村民們吃下了定心丸,養殖和銷路都有了保障,比一家一戶要獨自賣好點。
因為受地理條件的限制,稻田養魚近些年來在我縣的發展并未全面鋪開,但是在龍坪村卻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魚兒在水稻秧苗間歡樂嬉戲村子里隨處可見。
大關縣農業局漁業站站長羅國平介紹,龍坪村從2007年開始發展稻田養魚,已經7年了,目前全縣主要集中在吉利、天星、翠華這幾個鄉鎮先起步。今年吉利和天星各實施100畝稻田養魚示范樣板,通過示范樣板帶動全縣4100畝的大面稻田養魚。
在示范樣板的地方,記者見到田坎、魚溝魚凼等已硬化,一副魚米共生的景象映入眼簾。既提高了稻谷的產量,也增加是魚的數量。
在天星鎮天堂壩,筆者見到連片的荷花與湖水相依,倒映出海子周邊的美麗農家,村民們正在幫鄧再春投放魚苗。鄧再春介紹,去年8月1號他投放了第一批魚苗在荷塘里,現在大的應該是在兩至三斤左右。現在又投了四萬尾的鯉魚和草魚。看到魚兒的長勢和生態養魚的廣闊前景,鄧再春也信心滿懷。
我縣是一個“地無三尺平”的典型山區縣,村民們能走上養魚致富這條路,也確實不易。但是一分汗水一分收獲,村民們的艱辛付出相信也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收獲,他們在靠魚致富的這條路上,日子也將會越過越有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