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11日,記者獲悉,南昌市政府常務會日前討論研究了《關于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送審稿)》(下稱《實施意見》),提出把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要求在2016年以前,飲用水源地和重點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逐步禁止人工水產養殖。
新規: 2016年前天然水域禁人工養殖
根據《實施意見》,南昌市提出2016年以前,飲用水源地和重點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逐步禁止人工水產養殖。
加快推進池塘養殖標準化改造,力爭2016年和2020年,南昌市500畝以上集中連片池塘養殖基地標準化改造分別達到50%以上和90%以上。強化水質監測和環境監控,逐步推行魚藥、飼料市場準入制度,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魚藥,科學適量投放飼料。
南昌市環保局污防處陳坤昆告訴記者,“制定這一措施,主要是因為目前人工水產養殖監管比較薄弱,在一些重點天然水域,存在人工投放魚藥、餌料等現象,導致水體污染物上升和水質惡化。”今年7月,黃家湖部分水體就出現了富營養化現象。因為黃家湖附近有數個養豬場,大量豬糞便等廢棄物順著雨水流入湖中,難以有效分解,導致水藻大量繁殖,水體發臭,魚兒由于缺少氧氣大量死亡。
應對: 1/3天然水域已實現“人放天養”
省漁政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省早在兩年前就明確規定,禁止在天然水域投放餌料進行水產養殖,“像柘林湖、仙女湖、萬安水庫等重點湖泊水庫,都已逐步退出水產養殖。”
南昌市情況如何呢?陳坤昆介紹,除飲用水源地贛江,城區東湖、西湖、青山湖、象湖等水域外,其他天然水域或多或少都有水產養殖。如果這些水域逐步退出人工水產養殖,是否會對省城的水產品產量造成影響?軍山湖等湖泊水庫類水產品產量是否會急劇減少?
對此,陳坤昆表示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天然水域還可以進行“人放天養”。據了解,南昌市47萬畝天然水域以及小二型以上水庫等重要水域,已有1/3推出了承包投餌施肥養魚,實行了“人放天養”模式。省漁政漁業局資環科主任科員詹書品也表示,水產主要還是靠池塘養殖,“去年全省水產品產量約200萬噸,從天然水域捕撈的還不到10%。”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