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紅家的魚塘。
忠縣有兩個養殖戶不約而同選擇了循環微流水養魚,石寶鎮晨溪村村民黎萬平賺得盆滿缽滿,三匯鎮的汪永紅卻差點血本無歸。兩相對比,可謂是生動的教學案例。
技術過硬 不愁不賺
幾年前,晨溪村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留下的大都是老弱幼小,為了把村里的地利用起來,黎萬平想到了養魚。可晨溪村僅有一條小溪溝,雖然常年都有來水,可總的水量不大,遇到枯水月份就缺水,怎么解決魚塘水源的問題呢?
“試試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這種方法吧,這方法不僅節約水,還可以提高產量。”2011年年底,忠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技術人員給黎萬平建議。
聽了建議后,黎萬平并沒有盲目的開始養殖。他先是上網查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高產養魚技術,后又前往梁平、云陽等地考察和學習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高產養魚技術。
2012年年初,黎萬平回到晨溪村,根據地形建起16個魚塘,最大的約15畝,最小的1畝,共占地108畝。在魚塘里,他根據每個魚塘的形狀安裝了循環通管和水泵,并修建溝渠將距魚塘約2000米遠的象鼻子山下的植被水引入魚塘。
“普通魚塘養出來的魚,魚肚子的內壁是黑色的;而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加上引用的山泉水養出來的魚,魚肚子的內壁呈乳白色。”黎萬平告訴筆者,1畝魚塘平均可產1萬斤商品魚,比普通的魚塘多出70%,“技術到位的話,畝產可達2萬斤。”
“要想魚高產,僅僅使用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技術是不夠的,必須在這個基礎上,控制好每個魚塘魚苗的多少,給魚塘消好毒,做好魚病防疫才行。”黎萬平說,每年2月—3月應該給魚塘消毒一次,消毒后讓魚塘“晾曬”半月后再放水、下魚苗。
目前,黎萬平養了鰱魚、鮭魚、鯽魚、鮭魚等十余個品種,年總產量約40萬斤,年賺毛利200余萬元。他家的鯉魚在主城能賣到16元/斤,而市場上的鯉魚平均售價才8元/斤。
激進起步 差點虧錢
該縣三匯鎮的汪永紅也利用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高產技術養殖淡水魚,然而他的養殖路卻沒有黎萬平那么順利。
去年10月,汪永紅投資102萬元在三匯鎮悅來村建起魚塘,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也安裝了管道和水泵。今年6月,魚塘竣工,汪永紅便下了武昌魚、黃蠟丁等品種的魚苗,共10萬尾。可不到一個月,魚塘里的魚苗便出現大量死亡現象,直接經濟損失2萬余元。汪永紅趕緊請來水產站的技術人員幫忙想辦法。
技術人員實地了解情況后,給出了兩個結論:一是投放魚苗過多過密;二是沒有做好魚病預防。另外,技術人員分析,今年6月,忠縣持續降雨,夾有泥沙的污水大量流入魚塘,這和魚苗死亡不無關系。
“汪永紅家建成的魚塘有8個,每個魚塘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塘深約2.5米,每個魚塘投放1萬尾魚苗,稍微有點多。剛開始起步,不能很好地運用養魚技術,魚苗少放一些穩妥點。”技術人員建議他將每個魚塘的魚苗減少,并向魚塘投放魚病防疫藥品。
聽從技術人員的指點,汪永紅將每個魚塘魚苗減少到7000尾,并用石灰等定期給魚塘消毒。目前,汪永紅魚塘的魚長勢良好。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有好的技術,也要熟練運用才行。”汪永紅說,究竟效果如何明年4月就可以見分曉了,而他對于池塘循環微流水養魚高產技術還是充滿了信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