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產量】
昨日運回1500噸魚貨
【保鮮】
三個保鮮艙溫度長期維持在零下28攝氏度
【產地】
印尼阿拉弗拉海域
【魚類】
主要有帶魚、黃姑魚、鯧魚、馬鮫魚、鰻魚等

昨晚,廈門遠洋船隊在廈門港卸貨。

廈門能買到的遠洋魚貨將越來越多。
昨天傍晚6點20分,位于高崎的現代碼頭,起重機吊臂將巨大的白色“包裹”從停靠在岸邊的“福遠漁運888”運輸船上吊起,緩緩送進運輸車里。一個接著一個的包裹里,滿載的是來自印尼阿拉弗拉海域的遠洋水產品——時隔十五年,廈門自建的遠洋船隊終于又一次卸貨廈門港。
1400噸魚貨進入廈門批發市場
去年10月,廈門市遠洋船隊的第一批遠洋漁船,廈門海順漁業有限公司的8艘“福遠漁”號鳴笛出海前往印尼。時隔近一年,海順漁業旗下的20艘遠洋單拖網漁船已全部開到指定海域開展捕撈,昨日由“福遠漁運888”帶回的1500噸魚貨正是其中10艘船捕獲的“戰利品”。
廈門海順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林清告訴記者,遠洋漁船通常采用“船凍”的方式對捕獲的水產品進行保存,藏在船底的三個保鮮艙溫度長期維持在零下28攝氏度。據介紹,首批在廈門卸貨的遠洋魚類品種主要有帶魚、黃姑魚、鯧魚、馬鮫魚、鰻魚等,預計卸貨工作將在三日內完成,目前除100噸已確定將由廈門轉運往大連外,其余1400噸將很快進入廈門水產品市場交易。而卸掉一身“重擔”的運輸船又將馬不停蹄前往印尼,運送下一批魚貨回國。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廈門籍遠洋漁船運魚返廈將形成常態。
今年出海作業漁船將達30艘
其實,早在進入廈門前,海順漁業的遠洋魚貨已在福州等地“登陸”。今年1至7月,廈門海順漁業的遠洋漁業總產量達到6643噸,產值5979萬元。而繼海順成功“打頭陣”之后,廈門永迅遠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出資建造的6艘大洋性燈光圍網漁船預計將于11月啟程前往北太平洋作業,預計年產量達1萬噸。同時,廈門海信天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旗下的4艘同類漁船也將于11月開赴西太平洋公海作業,年產量有望達到8000噸——今年內,廈門遠洋船隊出海作業的船只數量將達到30艘。下一步,根植于東帝汶、毛里求斯以及印尼北部海域的遠洋漁業捕撈項目也將陸續上馬。
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負責人劉巍告訴記者,去年我市水產加工企業達到43家,規模以上企業11家,全市水產加工原料需求量為23.3萬噸,但本市水產品供應量僅有10萬噸。外購原料不僅大大增加企業成本,甚至還有企業面臨手握訂單卻無米下鍋的窘境。遠洋魚貨歸來,將很大程度地填補市場空白,滿足我市水產加工原料的需求。
在廈門發展遠洋漁業的事業版圖中,實現遠洋捕撈項目“零突破”僅僅是第一步,劉巍表示,目前我市已與印尼企業簽署合作意向書,未來將共同在印尼海域的瑟蘭島投資建設高檔海產品養殖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