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市一直是全國最大的裙帶菜生產基地,記者日前采訪發現,多家生產企業通過精深加工研發新產品,積極抱團開拓歐美和國內市場,改變了過去裙帶菜一直依賴日本市場的局面,使我市裙帶菜加工生產迎來又一個高峰。
記者在位于金州新區站前街道的大連浩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對裙帶菜進行清洗、脫鹽、入味加工。前些年,公司將收購的裙帶菜進行粗加工后出口日本,一噸只有三四千元。近幾年,企業引進加工設備,把裙帶菜加工成適合歐美口味的20多個品種,出口歐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一噸產品升值到2.5萬元左右。
為擺脫日本市場的完全壟斷和控制,多家裙帶菜加工企業開始開拓歐美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其中浩和食品對歐美市場的裙帶菜出口量超過2000噸,占到公司銷售總量的60%,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公司現在的訂單基本上排在兩個月之后。
我市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裙帶菜最大的養殖基地,原料養殖量占全世界的80%。但多年來,我市90%以上的裙帶菜以初級原料的形式供應日本市場,渠道單一,產品附加值不高。相對于海參和鮑魚等高附加值水產加工企業,裙帶菜和海帶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和資金實力普遍較小,大部分企業沒有足夠的實力進行新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導致競相壓價等惡性競爭不時出現。為此,金港水產、浩和食品、亞洲漁港等我市數十家從事裙帶菜養殖、加工、銷售等不同產業環節的企業走到一起,成立大連市藻類協會,著手規范行業生產,抱團取暖,一起創新品牌并開拓市場。市藻類協會會長劉雍認為,應借此把整個裙帶菜產業鏈上的企業聯合起來,把每家企業的優勢和長處共同發揮出來,提升整個行業水平,共闖更廣闊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