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為了讓天津農民了解更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并得到他們的指導,本刊從今日起推出《專家風采》欄目,介紹為天津農業、天津農民和天津農村做出貢獻的天津農業科技專家,通過他們的事跡和故事反映農業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天津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我們天津人能吃上鮮美可口的南美白對蝦,這都歸功于張勤和她率領的團隊,是她把南美白對蝦引進天津并推廣的。
1993年以來,對蝦養殖暴發病毒性流行病給全國養蝦業造成了慘重的經濟損失。為了解決蝦病的嚴重影響,恢復我國的養蝦業,張勤連續主持承擔了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計劃“對蝦病害綜合防治技術”(1996年)、“對蝦健康養殖技術”(2000年)項目和“農業部天津市對蝦養殖病害防治示范區”項目,親自帶領技術人員在一線蹲點,經過幾年的努力,研究總結出“對蝦健康養殖高產新模式”及一整套綜合防病技術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所總結出的以“小面積、高水位、高鹽度海水兌淡水、強增氧”為創新特點的對蝦養殖病害綜合防治經驗向全國推廣,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全國對蝦養殖業的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了盡快恢復和發展我市養蝦業,促進農民增收,張勤在主持完成市科技攻關項目“名優蝦類品種引進及培育淡化養殖技術研究”(2002年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將南美白對蝦引進、孵化、淡水試養成功以后,于2002年至2005年又主持實施了市農業重點技術推廣項目“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技術推廣”,將海水蝦馴化到淡水池塘進行養殖,擴大了養殖范圍,增加了淡水養殖新品種,使我市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從2000年的100畝發展到2006年的16萬畝,產量2.5萬噸,效益5億元,其養殖單產量及效益居全國同類養殖領先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初步統計,2007年我市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已達30萬畝,改變了我市海水養蝦、淡水養魚的傳統局面,使南美白對蝦這個國外品種在我市落了戶,大批原來養魚的農民轉為養蝦并致富,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使昔日名貴的對蝦成為今日尋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如今,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已成為我市水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并列入農業部和天津市重點發展的產業帶之一。張勤還主持了烏克蘭鱗鯉的引進,現在為了推廣這一新品種,改變鯉魚種質退化、效益下滑現狀,提高良種覆蓋率,促進鯉魚良種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張勤又主持承擔了我市農業重大科技推廣項目“烏克蘭鱗鯉良種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推廣”,相信經過科技人員的努力,品質優良的無公害食品烏克蘭鱗鯉很快就會擺上老百姓的餐桌。
張勤長期深入基層進行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技術研究和推廣,為養蝦群眾診治蝦病,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為提高農戶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每年都舉辦培訓班,親自編寫教材并授課,在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津沽大地》等農村節目中播講水產名特優新品種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技術,每年培訓人數達1000余人次。聽她的課的農民都說她講課聯系實際,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形象生動不枯燥。她的手機就是一部熱線電話,不論是否相識,是否出差在外地,都熱情解答他們提出的每個問題。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