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水產論壇網友“PL35”,原標題是:二談如何看苗體
原文如下:
昨天看到有群友問:公孫蝦的苗能看出來否,我認為是看不出的。
抽時間,寫下此文,以下5個步驟可能會對你看苗有一點用處。
第一:品牌
雖然品牌苗也不是每批都好,但總體狀況還是較穩定的,畢竟品牌苗在培育過程中更注重蝦苗質量,不會隨意使用藥物和物理刺激來控制和加速苗的發育。
第二:目測觀察
從體表,活力,個頭,腸道,肝胰腺等觀察。體表干凈,沒有粘臟;活力好,頂水游;個頭,即頭胸部和腹部比例合適,一些頭大身短的苗可能是畸形幼體發育而成。腸道飽滿,蠕動性好。肝胰腺色澤深,亮。當然,現在有的質量差的蝦片里面加了較多色素,也會使肝胰腺色深,這點從肝胰腺油脂泡多寡來判斷,肝胰腺色深,但油脂泡少,苗營養不足,餌料質量不好。如果有的苗肝胰腺色淺或小,可能是苗不好,但也需注意如果是肝胰腺油脂泡多,但色淺,也可能是投喂較多豐年蟲(本人曾試過苗期只喂豐年蟲,結果是苗的肝胰腺色澤淡黃偏白。)
第三:鏡檢
剛才說的油脂泡必須鏡檢才能看到(具體參見論壇里鏡檢方法)。
這里說的鏡檢主要是兩點:
1、苗的鰓發育
鰓發育的程度對于降淡的時機重要,只有當苗的鰓發育一級分支完全,才能降淡,這就是為什么苗到0.5公分時才開始降淡的原因。但有時即使苗到了0.5公分,鰓發育也未必完全,所以我們經常見到在小苗標粗降淡過程中,出現苗不沉底在水面狂游(俗稱開飛機),對于鹽度不適應的表現。
2 、苗體的色澤斑
有兩種,一種是紅偏紫的斑點,另一種是黑色死皮斑點。
前面一種,本人認為是苗處于應激狀態的表現,可能是對于水質不適應或者出苗時,操作不慎,造成應激。另外早期的苗如果常搬池,也會使苗處于應激狀態,應激紅紫斑增多,早期苗(0.5之前)分池八九不離十是苗出問題。
后一種,本人認為是苗期被損傷后,留下的痕跡,如操作不慎致損傷,或者是被細菌感染,用藥物控制后,留下的痕跡。
如果是鏡檢看到上述色斑較多,估計苗質量較一般。
另外苗的額角如果是彎曲,也提示可能是有病菌感染。
第四:弧菌和總菌檢測
有的蝦苗肉眼和鏡檢后看著都比較好,但如果攜帶的弧菌超標,也看不出來。
弧菌是蝦養殖早期致病的重要因子,引起的疾病如腸炎,紅體,發光等等。
檢測弧菌的設施也不貴,需要涂布棒,電爐,TCBS培養基,數個培養皿,一套東西下來不超過300元,可以檢測上百次,對于提示弧菌有用。
總菌含量直接反映了育苗水質的優良與否,總菌超標,水質差,苗自然也一般。
第五:病毒
這點一般在進口種蝦很少,因為種蝦進口需經過海關嚴格的檢驗檢疫,合格才能過關。但其他來源不明或二代,多代種蝦就說不清道不明。
本人早年曾經在某苗場做檢測病毒,結果是苗帶有皮下造血器官壞死病毒,此病毒不會對蝦致死,但會引起蝦吃料慢,長速慢,光吃不長。但這塊一般養殖戶不會檢測,唯有靠苗場把關。
以上屬個人觀點,不對之處,請指正。
附:一談辨別蝦苗質量的問題
蝦苗無法從肉眼辨別一代苗,二代苗,土苗,選育苗。拿到的是幾代苗,這一點決定選苗成敗。
1、所以應詢問苗場(尤其是外購幼體培育的場以及標粗場),幼體的來源,有心的養殖戶可以再電話向幼體場和育苗場證實是否有此事。
2、必須到現場選(除非苗中是你合作多次,信得過),觀察苗場水處理設施,例如有無消毒沉淀池,沙慮等等,因為水質決定了育苗的操作流程。
3、 除了與苗場老板交談,還應該與育苗技術員溝通,因為他的育苗手法,才是決定蝦苗質量的關鍵。
4、 看看育苗標苗所用的餌料(尤其是標粗場),有無豐年蟲孵化車間(沒有的只能是外購,但生物安全就難以把控),餌料的質量和豐年蟲使用量影響著了蝦苗的質量
5 、這一點需要一定的經驗,除了觀察育苗池本身,車間氣味也能給予一定的提示。正常育苗車間的氣味應該是有一種腥香氣(蝦片等餌料以及有益菌所致),當然也不絕對,也和所使用餌料有關。如果車間有臭味(臟底)也提示著可能是苗成數不高或者操作不慎,如果是聞到一些藥水或其他不知的氣味,你懂的。
(溫馨提示:本文僅代表網友自己觀點,與本網無關)
中國水產門戶網網友原創,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