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3兩左右的螃蟹,一斤才40元,比去年便宜多了!”12日上午,泰州文峰菜市場水產品專柜前,市民李華買了10只螃蟹,“一家人都喜歡吃蟹,往年價格比較貴,舍不得買,這次全家都可以嘗鮮了。”
12日凌晨,興化市永豐河蟹交易市場人頭攢動,賣蟹、收蟹,裝車、發貨,一片忙碌……“今年蟹價怎么這樣糟!”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推著裝滿螃蟹的三輪車對記者抱怨說,“簡直就是賣荒貨,4兩的公蟹批發價一斤才24元,去年這個時候40多元呢。”中年男子叫陸文群,是興化市永豐鎮的螃蟹養殖戶,今年養了80畝塘蟹,“這樣的價格,今年肯定虧本了。原來還以為今年氣候好,螃蟹增產,能賺不少錢呢。”
江蘇省是全國最大的河蟹產地,全省養殖面積達400萬畝左右。據江蘇省海洋漁業局有關專家介紹,今年螃蟹養殖產量之高,創下歷史紀錄,初步估計畝均水面的產量比去年增加25%左右,經驗豐富的養殖戶增產幅度更高。
在海安縣南莫鎮青墩大閘蟹養殖基地,記者碰到蟹農楊金成,他說,今年的螃蟹不僅個頭大,而且產量高得讓他不敢相信,“單產比去年多了一倍左右!養了13年的螃蟹,還是頭一回遇到這樣的高產。”說到螃蟹單產為什么猛增,他說,主要是老天幫忙,今年天氣特別適宜螃蟹生長,今年每畝產量一般在200斤左右,最高的達到240斤左右,且螃蟹膘肥體壯,4兩以上的大螃蟹占到一半左右。而在往年,每畝能有一百五六十斤就算非常好了,一般只有100來斤。“但價格跌得也狠,尤其是大螃蟹。”他嘆口氣說,3兩左右的螃蟹并沒有跌多少,4兩以上的大螃蟹每斤只能賣到五六十元,只是去年價格的一半左右。
增產不增收,是今年螃蟹養殖業遭遇的普遍現象。
“我們這里可能有六成養殖戶收入比去年下降甚至虧損。”興化市裕豐水產養殖公司董事長魏榮成說,正常蟹塘單產130斤左右,新開塘養殖,每畝的養殖成本6000元左右,每斤螃蟹成本40元左右;老塘養殖,每畝養殖成本4500元左右,每斤螃蟹成本為30元左右。“按現在的大中小規格折算,螃蟹平均價為每斤29元左右,還不到成本價!”泗洪縣臨淮鎮匯澤水產養殖合作社是當地規模較大的螃蟹養殖基地,負責人孫永軍也說,盡管豐收了,但價格比去年下降30%以上,合作社收益跟去年相比會有大幅下滑。陽澄湖大閘蟹也未能幸免。位于南京市集慶門大街的陽澄湖大閘蟹專賣店的員工告訴記者,今年大閘蟹的價格比去年要便宜30%左右,而且個頭越大,跌價越厲害。
越是大蟹,跌價越多,這是為什么?興化市釣魚鎮科興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建樓說,三兩左右的中螃蟹和四兩以上的大螃蟹,大小和口味在一般消費者看來差不了多少,但價格相差要在三分之一以上。不同于公款消費,老百姓自己買了嘗鮮,講的就是“實惠”兩字。
多年來,螃蟹一直是農產品中的“貴族”,動輒上百元一斤的價格仍令普通消費者望而生畏。今年的螃蟹價格開始“親民”,但養殖戶的收入卻減少了。如何才能平衡兩者關系,讓養殖戶和消費者雙贏呢?從事水產養殖近20年的張建樓悟出這樣一個道理:改變養殖方式,螃蟹圍著百姓餐桌走!
他說,20年來,螃蟹養殖經過幾個階段,最早是大養蟹,螃蟹養殖面積激增;后來養殖戶們發現,越大的螃蟹價格越高、利潤也越多,于是轉而“養大蟹”,即減少蟹苗投放數量,擴大每只螃蟹的生長空間,螃蟹個頭就能變大。那些年,高檔賓館的公款消費和高檔螃蟹券是大規格螃蟹銷售的主要渠道。然而,自打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后,公款消費大幅減少,大螃蟹就很難賣出好價格了。“于是我就變養大蟹為養中等規格的蟹。”他說,中等規格的螃蟹,價格比較適中,普通消費者買得起,銷路就不成問題了。
從養大蟹轉變為養中蟹,技術上其實也簡單,就是增加蟹苗投放量,這樣,雖然每只螃蟹的規格不是很大,但水面的畝均產量就高了。他今年養殖的螃蟹,畝均產量可達300斤,而養大蟹最多只有100斤,今年的市場行情已經證明,三只中等蟹價格遠超一只大蟹。
南京高淳區商務局局長王建嶺告訴記者,作為螃蟹養殖大區,高淳的很多蟹農在淘寶網高淳特色館銷售螃蟹,今年的銷售量比去年增加20%以上。在網上銷售的固城湖螃蟹,都是中等以及以下規格的。“網上銷售很能反映當下的市場需求。”他說,百姓主導的消費市場,才是真正的市場。因此,讓螃蟹告別“貴族”身份,爬上平民餐桌,是一種理性的回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