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天上午,上海市最大的地產大閘蟹品牌——“三泖”牌黃浦江大閘蟹開捕,這也是今年最晚爬上岸的大閘蟹。記者在現場看到,“四公三母”(雄蟹200克以上,雌蟹150克以上)的“大家伙”約占60%,較去年起碼增加10%以上。今年黃浦江大閘蟹不僅“塊頭”更大,品質也更好。
黃浦江大閘蟹原本就是市郊名產,上世紀80年代后,由于航道建閘、水質退化等諸多原因,黃浦江大閘蟹停止養殖。近幾年,上海魚躍水產合作社和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開展聯合攻關,采用生態養殖新技術,終于使這一郊區名產“重出江湖”,目前已成為上海市名牌產品。
三泖基地緊靠黃浦江上游,每一個養殖塘的水都來自黃浦江。從去年起,魚躍合作社增加了輪葉黑藻的種植面積,既凈化了水質,又為大閘蟹提供了上佳的生態餌料。合作社還采用華東師范大學陳立僑教授的餌料新配方,逐漸用植物蛋白取代動物蛋白,讓大閘蟹改吃“粗糧”,不僅確保食品安全,每畝養殖成本還降低了約100元左右,口感則更具有自然生長的味道。在種源上,繼續選用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市水產研究所聯合選育的河蟹良種“江海21”,投養密度則大大低于傳統水產養殖模式,每畝成蟹產量嚴格控制在75千克左右。
魚躍合作社負責人郎月林表示,“三泖”大閘蟹價格與去年持平,每500克平均價格為100元左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