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過后魚粉市場爆發出超強的威力,截止本稿上線,秘魯超級蒸汽級別報價高達14500元/噸,個別報價更高,相比十一前上漲了2500元,比年初上漲了5000元。誠然,造成魚粉此番暴漲的各種原因是客觀的,我們必須面對。簡單來說,就是秘魯中北部沒有魚,而海洋研究院當下建議暫停這個捕季一直到下個捕季之前。如此一來,未來6個月的秘魯魚粉供應緊缺成為大問題。秘魯鯷魚資源的生長,本就處于大自然的統領之下,并非人為主觀多能決定,盡管魚粉價格一路扶搖直上,需求終端還是不得不接受。但是我們也可以換一種角度看待當下這個狀況,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魚粉作為動物源性產品,為我國水產、生豬養殖提供相對理想的動物蛋白,每年魚粉需求量在150萬噸左右。但這并不意味著,魚粉的供應能遏制飼料行業的發展。反過來,今年這種極端的環境下,一定程度上也將刺激我國魚粉替代技術的進步。
首先,我們看一張圖片。
當你周圍都是米的時候,你很安逸;當有一天米缸見底,才發現想跳出去已無能為力。隨著人類對資源的掠奪,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不論是秘魯漁場,還是我國的黃渤海域,魚資源都面臨大幅減少的困境。此時的魚粉,就好比缸里的米,隨著魚資源的減少而減少。
圖2 2005-2014年秘魯年度捕魚、魚粉出口
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2005年之前,秘魯年度捕魚量高達700萬噸,而之后實施配額制度,鯷魚捕撈量便進入了500萬噸左右的范圍。如果運氣不好,遇上厄爾尼諾年,捕撈量更是出現大幅減少的情況,比如圖中的2010年、2012年、2014年。我們能夠看出,2005-2014年,秘魯鯷魚捕撈、魚粉出口量,均呈現的是減少的態勢。
就秘魯16年的數據來看,鯷魚資源都沒有出現過400萬噸以下。而2014年10魚粉海洋研究院給的數據是145萬噸,若生產部接受海洋研究院的建議,那么本次捕季可能出現秘魯歷史上的第一個0配額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未來6個月,秘魯魚粉供應將大幅減少。
盡管秘魯魚粉外盤拉高需要借助天氣、資源、捕撈進度進行炒作,但是更多時候是基于客觀的現實基礎之上。而同時又因為水溫、天氣等自然因素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即使當下確定的情況在后期也存在發生變化的可能。就比如今年年初,當時海洋研究院勘探魚資源總量相當豐富,但2月份開始,水溫升高,導致魚群分散,集中在靠近海岸的區域,配額253萬噸,最終完成了70%。
面對當下如此糟糕的鯷魚資源,秘魯當地各方利益團體也處于博弈之中。大致可以分為魚粉廠、漁業協會與海洋研究院、生產部以及資源保護人士的對立。
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客觀看待秘魯海域水溫條件、鯷魚資源等情況。秘魯鯷魚捕撈、魚粉供應正在減少,我們飼料工業的發展如何呢?
圖3 2005-2013年我國水產飼料產量及魚粉進口
根據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水產飼料產量為1864萬噸,相比2012年下降了1.5%。而就2005-2013年來看,水產飼料的產量表現為不斷增長的局面。盡管個別年份出現了小幅下降,但依舊不能影響大局向好。
再來看圖中我國年度魚粉進口量,除去2005年進口量為158萬噸,2006-2013年期間,魚粉進口量呈震蕩走勢。進口量較好的年份為120-130萬噸,較差的話進口量為90-100萬噸。其中,秘魯魚粉進口量大致占據我國60%左右的市場份額,最主要進口國家。
從圖2中可以看出,水產飼料產量并沒有跟隨魚粉進口量的多少而變化。如果說水產飼料范圍太大,那么我們再來看特種水產飼料與魚粉進口量 關系。在特種水產飼料生產中,魚粉的用量達到了50-60%。
圖4 2006-2013年特種水產飼料產量與魚粉進口
根據圖4中數據顯示,2013年特種水產飼料產量在140萬噸左右,相比2013年上漲了2%。并且,就2006年看來,特種水產飼料的產量也一直是逐步增長的。盡管與魚粉的存在相當緊密的關系,但是其產量也沒有跟隨魚粉進口量的變化而變化。
接下來,我們具體到企業的產量
圖5 2011-2014年天馬飼料產量、魚粉采購量、采購均價
備注:天馬采購魚粉并不全部用于飼料生產,部分用以銷售。
天馬作為特種飼料生產企業,其年產量在5-6萬噸,占據特種飼料市場的4%左右的市場份額,魚粉使用量在2-3萬噸左右。
圖5要說明的主要有二點。一是盡管魚粉采購量變化較大,但是基本都是在2萬噸以上。并且,飼料產量也是逐年增長的。二是魚粉價格與企業采購量之間有直接關系,在價格較低的年份,魚粉消費也會隨之增加。
在魚粉供應不斷減少的大背景下,積極尋找魚粉的替代品成為我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水產養殖的重要課題。若比起溫水煮青蛙似的慢慢減少,類似2010、2012、2014年這樣的極端情況的出現則好比青蛙突然跳進了沸水里。越是直接的刺激,也越能激發青蛙求生的本能。我們可以看到,包括通威、海大、粵海、恒興等魚粉最大用量企業在內,都在積極提高企業魚粉替代的技術。
魚粉作為商品在市場中流通,供應大幅減少引起價格暴漲無可厚非。但是處于原料與養殖夾縫中的飼料企業則顯得左右為難。原料采購成本即使可以向下游傳導,但更多時候也不能做到原料價格上漲的同等程度。若是在水產品價格較好,養殖戶處于盈利階段還好,若是市場不景氣,比如說今年的特種養殖海參,飼料價格上漲,對于堅守在行業中的養殖戶來說則是雪上加霜。
正大集團曾表示,在2020年,要實現飼料中0魚粉。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配方技術的進步,魚粉對于水產飼料發展的制約也將越來越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盡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面對今年魚粉市場這個極端的情況(秘魯超級魚粉外盤已經高達2280美元/噸),我們抱定希望,彼此慰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