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時值初冬,江河即將封凍,隨著10月29號興安淡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最后一網魚的出水,結束了肇源縣今年明水捕魚季。年初以來,全縣落實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295000畝,占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的75.64%,年產河蟹、南北白對蝦和各種江魚等綠色無公害水產品14800噸,占全縣水產品產量的74%,創產值1.5億元,占全縣水產品的60%。
當天上午10點,魚池表面一層薄冰融化了,漁民們興奮地撒下了魚網,興安淡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10多名漁民在魚池兩側拉開捕魚大網,漁網在水里形成一個半圓形包圍圈,隨著網綱繩拉到岸邊,一網鮮活江魚出水。
興安淡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依靠松花江水辟建養魚池,入社社員56名。有大小養魚池近200個,養殖水面達到6 000畝,平均畝產高達700斤到1500斤。年產江魚2000噸,產值2000多萬元。合作社已晉升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
肇源縣在穩定“四大家魚”產量的同時,經過幾年不斷的引進和推廣,重點是發展鱖魚、蘆臺白魚、河蟹、南北白對蝦等經濟價值高、市場銷售好的名特優品種,使漁業生產向多樣化、優質化、規模化和區域化的質量效益型方向發展。
據了解,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嚴格按無公害養魚技術要點執行,在環境管理、種質管理、飼料管理、魚病防治用藥管理、水產品出塘管理和池塘標準方面都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到目前為止,我縣已獲得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的有6家,青稍白魚、草魚、黑魚、鯉魚、河蟹等15個品種被認證為綠色無公害水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