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對于高淳螃蟹養殖來說,算是風調雨順的一年,雨量充沛、高溫天少等有利因素,使得螃蟹傷亡較往年明顯降低,產量及規格穩中有升。然而,產量雖可觀,價格卻不及往年。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許多養殖戶最多是保本或略有盈余。今后,應該以何種養殖模式來把控多變的市場行情,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記者從水產批發市場了解到,除了中秋節之前一段時間市場行情稍好外,大部分時間螃蟹價格偏低,幾乎是去年同期價格的一半,且大規格與中小規格螃蟹價格拉不開差距。大規格禮品蟹需求量顯著降低,價格普遍下滑;中小規格蟹更受歡迎,價格基本穩定。許多養殖戶都是邊少量銷售邊等待市場回暖,但是從9月初到10月底螃蟹價格始終漲幅不大。市場數據統計,9-10月份螃蟹平均價為:5公55元、4.5公45元、4公40元、3.5公28元、3公23元、2.5公13元;4母125元、3.5母110元、3母65元、2.8母53元、2.5母43元、2母33元、1.5母18元。隨著水溫的不斷降低,考慮到低水溫回捕率的問題,大部分養殖戶不得不忍痛割愛,開始大量銷售螃蟹。
蟹市不及往年火熱,對于明年的養殖,憑著各自經驗,養殖戶出現了兩種不同思路。大部分養殖戶反映,明年要提高養殖密度,變一直遵循的“養大蟹”為“多養蟹”,使放苗量達到900-1000只/畝,從而確保螃蟹產量,增加中小規格螃蟹供應量,以應對螃蟹價格平民化的趨勢,走大眾市場路線。與此同時,養殖戶還在苗種上做起文章,選用優勢明顯的“長江一號”。有著15年養殖經驗的陳師傅告訴記者,在外型方面,“長江一號”更能體現中華絨鰲蟹殼、齒的特點,而且由于抗病率更強,螃蟹總體產量能提高10-20%。
“大規格是我們固城湖螃蟹的特點,培養出真正的大規格螃蟹才最有市場競爭力。”固城2814項目漁場的王師傅代表了另一部分養殖戶的想法。他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新打算,明年準備放養蟹苗600-800只/畝、青蝦10-15斤/畝,在保持一定的大規格螃蟹產量基礎上,增加青蝦收入。據了解,因青蝦與螃蟹食性基本相同,不像龍蝦會與螃蟹爭奪空間和飼料,不會影響到螃蟹生產。而且青蝦存活率高,一年產兩季,平均每畝有4000-5000元的利潤,可以減輕螃蟹養殖的壓力。“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靈活養殖,才能適應市場變化。”王師傅總結說。
帶著養殖戶反饋的兩種養殖思路,記者走訪了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杭中才。“兩種養殖思路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能一定程度地適應市場,但各自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他說,盲目提高養殖密度,蟹塘管理難度必會增大,養殖成本定會增加。而控制養殖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螃蟹規格,但產量就得不到保證。另外,如果養殖戶對青蝦養殖技術不夠了解,一味增加青蝦放養量,也存在一定風險性。
如何應對多變的螃蟹市場,杭中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增加養蟹的附加值,提高養殖效益,能減小螃蟹產值壓力,是值得提倡和推廣的。但是套養既要考慮水體利用率、物種之間的互補性等因素,又要保持高淳河蟹養殖特色。“今年,區里組織前往浦口考察學習,他們在龍蝦養殖地里栽蘆葦稻,種出優質無農藥的有機大米,提高水產養殖附加值。”杭中才介紹,目前水產技術推廣站正在研究這種養殖模式,想嘗試在蟹塘內栽種蘆葦稻,突破套樣模式瓶頸,以解決螃蟹價格下降給蟹農帶來的損失,“方法我們正在摸索中,等到試驗成功后,會在全區向蟹農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