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來到老新鎮邋遢湖一帶時,走過偌大的一片被分割成多個水面的養殖塘,找到了正在田埂上清理蝦籠的劉克金。
今年46歲的劉克金是紅星村三組人,目前是邋遢湖蝦稻共作種養合作社社長。他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他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這片面積26畝的土地,開挖成池塘,池塘四周挖了五米寬的溝,中間種上了名為“食不敗”的水草,供螃蟹食用,同時供其棲息,今年開春先投放了6000元螃蟹苗,4月份投放了7000元的小龍蝦苗,同時套養了桂花魚和白鰱,進行“蝦-蟹-魚”模式養殖。
劉克金對今年的收入很滿意。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僅賣蝦的收入就有2.2萬元,且明年不需要投放蝦苗了。螃蟹已經賣了3萬多元,池塘里的螃蟹還可以賣兩萬多元,桂花魚春節前出售還可以收入1.5萬元。今年總收入近十萬元,不計算承包地的費用,除去在池邊建房、買種苗、飼料的五、六萬元開支,今年可獲純利近4萬元,且明年不再需要大的投入,只要投進幾千元的螃蟹苗和桂花魚苗就可以了,按此計算,明年的純收入將達10萬元。
劉克金指著眼前的一大片水面向記者介紹,邋遢湖一帶原來是湖泊、濕地,后來變成了耕地。前幾年,有幾位農戶將承包地開挖改建成了魚池,養殖鱔魚和小龍蝦等,獲得了不錯的收入,見他們賺了錢,周圍的三組、四組的農戶紛紛仿效。去年年底,大家將自己的承包地以及流轉得來的大片土地改建成了養殖池,養殖戶從去年的5戶一夜之間發展到了目前的30多戶,如雨后春筍一般,養殖水面從原來的2000多畝發展到了現在的2600多畝,目前還有人正在忙著開挖魚池,明年水面可達到3000畝左右。其中的種養模式多種多樣,有“鱔魚-黃古魚--青魚”模式的,有“蝦-蟹-魚”模式的,有蝦稻共作模式的,不一而足,大家各顯其能,劉克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劉克金告訴記者,目前邋遢湖一帶多種水產養殖已形成了規模,且名聲在外,每天都有水產商販上門,許多水產品根本不愁銷路。近日他自己也在原有的池塘旁又開挖了三畝多地的新池,準備養殖黃古魚等價高的水產品,進一步增加收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