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世界華人蝦蟹養殖研討會報到處
第九屆世界華人蝦蟹養殖研討會將于明天在廣東湛江海濱賓館開幕,這是本年度水產行業最后一次重大的學術交流盛會。與往屆華人蝦蟹養殖研討會相比,本次研討會具有哪些亮點、特點?中國水產門戶網小編特意采訪了承辦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組委會秘書長/廣東海洋大學孫成波教授。
廣東海洋大學孫成波教授
孫教授對小編稱,本次大會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研討會,共有500多人參會,收到論文文章216篇。大會特邀報告有12場,17場主題報告,分組報告80場。設一個主會場和3個分會場共4個會場。覆蓋了整個甲殼類(蝦、蟹類)領域,蝦類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斑節對蝦、墨吉對蝦、羅氏沼蝦和澳洲淡水龍蝦等。蟹類品種包括中華絨鰲蟹、三疣梭子蟹等。在方向上覆蓋了包括生物學、分類、營養、病害和養殖技術等。整個面也覆蓋得很廣,匯集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各地方的科研院所、水產高校專家、老師。國外有美國亞利桑拿大學Donald V. Lightner教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鄧東方教授、美國太平洋大學/夏威夷海洋研究所李振聲教授,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曾朝曙教授(將介紹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和育苗)、以色列古里安大學Amir Sagi教授(將介紹羅氏沼蝦單性養殖)以及臺灣成功大學羅竹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朱嘉濠教授等參加會議。本次盛會邀請的均是甲殼類領域頂尖的專家,為大家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
孫教授表示中國正面臨著對蝦病害的暴發,所以本次研討會將偏重于對蝦,尤其是偏重于對蝦病害的探索與交流。1992-1993年是中國對蝦產量出現第一次下滑,經過幾次技術提升,2012年中國對蝦產量到了新的頂點(160萬噸)。而目前產量出現第二次下滑,對蝦產業第二次拐點出現。本次研討會主要內容向大家提出一個思考:第三輪對蝦產業我們該如何走?面對養殖中出現EMS、肝胰腺壞死癥、白斑病毒等多個病害,大家要如何進行病害防控,提高養殖技術以保持甚至提升對蝦的產量。
廣東海洋大學陳兆明教授
另據小編在對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留學歸來的廣東海洋大學陳兆明教授采訪得知,目前陳兆明教授通過研究親蝦“剪眼柄”促進其性腺成熟機理,進行對蝦催產激素研究,通過給親蝦注射這種催產激素來達到促進其性腺發育及預測準確的產卵時間,替換“剪眼柄”方法,可避免對蝦一代代被傷害。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蝦苗數量,更可以提高蝦苗體質及抗病力,從源頭提高對蝦質量。陳兆明教授稱目前該項研究工作進展順利。
再據孫成波教授透露,目前海南省年培育日本對蝦苗5億尾,養殖面積達到了5000畝,放苗密度6-7萬尾,產量可達800多斤。此外,廣東湛江吳川地區也有對日本對蝦進行養殖。
報名簽到的代表絡繹不絕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