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張玲/水產品檢測達人
近4個月來,由深圳市政府主辦、深圳市總工會總承辦的深圳市第八屆職工技術創新運動會吸引了近5000家企事業單位共36萬多名職工參賽,也因項目設置在重視產業導向的同時,還十分貼近民生,而引起市民的高度關注。
瘦肉精、農藥殘留、孔雀石綠……每當看到這些內里藏“毒”的名詞時,都免不了心頭一緊。當食品安全已成為全國性社會問題時,市民唯一能依靠的或許就是最后一道關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員等各類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本次運動會也首次新增了這一比賽項目,并分為蔬菜、肉品和水產品三類進行了比拼。
把魚去鱗去皮后,取肌肉,加溶劑,搗碎,震蕩,提取上清液,重復操作,更復雜的凈化和濃縮,留下最后的工作溶液,比對和計算。這就是水產品違禁物品的定量檢測過程,也是本次職工技術創新運動會水產品檢測項目的實操項目。對于冠軍張玲來說,這就是自己在深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深圳市農檢中心”)的日常工作。
張玲是一名博士,本科、碩士、博士都在研究水產品養殖,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自認為“就是個養魚的”。成為檢測員前,她有6年的飼料配置和研發經驗,是某家水產品飼料公司的中國區技術總監,工作的成就感來自“配置的飼料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他們的收入”。
常年與養殖戶打交道的一線經驗,為她所在的深圳市農檢中心調研某些合格率低的水產品奠定基礎。“我發現蝦類在第二季度的合格率相對其他季度較低,推測與第一季度蝦類養殖方式有關。冬季養蝦大多采用地膜,即在水體上方加蓋一層薄膜,從而使水溫提升到蝦類可以生活的溫度。但由于反季節的飼養,水體不流動,蝦類應激性增大,養殖戶也采取了一些對應措施。”張玲說,根據這樣的經驗,農檢中心已經立項準備進行調研。
對于這次比賽,連水產品養殖博士張玲都認為考核非常嚴格,比如分液漏斗下緣一定緊貼下方錐形瓶。“操作時把控不好,就會導致定量測試的準確率不高,每一步都需要很到位。”包括張玲在內,5名來自深圳市農檢中心的參賽者,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天天練習考試項目。
對于成功奪冠,張玲歸結于自己平日里的兩個習慣,多請教業內權威和不斷求問“為什么”。操作檢測時,如果步驟做不到位,張玲會請教行業內制定操作標準的人。而對于原理,她會不斷地問“為什么”,刨根問底,這樣對知識比較容易融會貫通。
既是養魚專家,又是水產品檢測員,親朋好友、媒體也常向張玲求證“江湖傳說”。“例如前些日子網上瘋傳的給螃蟹打針的圖片,其實并不是在注射激素,而是打疫苗。這和小孩打疫苗是一個道理的。”張玲說,檢測違禁藥品靈敏度都非常高,其使用的單位是微克每千克,即只要1千克水產品有1微克違禁物就能檢測出來。她認為,作為水產品檢測員,有責任向大眾澄清這些謠言,她與同事目前也致力于在微信號“食安深圳”(szfa2013)上普及知識。“去超市、水產品批發市場買魚還是挺安全的,我們在布吉等水產品批發市場都有駐點檢測。”由于現在還沒建立起水產品追溯機制,張玲覺得還是從正規渠道購買水產品相對較安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