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泰國,你會想起什么呢?是泰國獨特的人妖表演,還是芭提雅和普吉島聞名世界的陽光、沙灘、海鮮呢?這些都是泰國旅游業的標簽,但它不是我們水產人關注的重點,我們更關注的是泰國養大蝦的模式和生態養蝦的方法。泰國曾經是世界第一的南美白對蝦產蝦國及輸出國,雖然最近兩年也飽受EMS的困擾,但他們的很多養蝦理念和模式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不是有錢人才可以任性,我們的蝦農也一樣可以任性!2015年1月18日,由中國水產門戶網發起組織的,14名水產養殖一線愛學習的精英們正式組團前往泰國學習,懷著對2015年養大蝦的期盼和學習的熱情,開啟我們的泰國之旅。
此行受到泰國CC集團及其泰國漁業局的支持,我們將參觀CC集團的海水養殖場、淡水養殖場,并和當地的養殖精英討論生態養蝦模式、EMS的防治技術等等。另外,我們還想去普吉島參觀下海南阜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斑節王親蝦供應基地。
網友們,你們是否也對泰國的養蝦業感興趣呢?對于泰國的養蝦,你們有什么需要了解和探討的呢?歡迎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水產論壇跟貼把你們的問題提出來,我們的工作人員會把這些問題整理發到“泰國前線”,或直接添加微信號:745222822,把你們的問題提出來,考察團會帶著你們的問題和泰國的同行交流,共同尋找答案。
泰國擁有2700公里海岸線,地處東南亞熱帶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亞洲熱帶雨林氣候,是對蝦養殖的極佳地。泰國首都曼谷以南的泰國灣地區(圖1)可以說是亞洲對蝦養殖最密集高產的區域,泰國每年90%以上的南美白對蝦是在這片土地生產的,2012年的總產量達到50萬噸之多。大部分池塘位于沿海及河口的紅樹林地帶,保守估計,整個泰國灣沿海及河口的蝦塘面積為600萬畝,養蝦從業人員至少150萬人(泰國總人口6000多萬)。其中50%面積為海水養殖,40%為咸淡水,10%為淡水。
圖1,泰國養蝦主要產區
泰國南部的養蝦業在上世紀90年代崛起,當時的斑節對蝦是海產品中的奢侈品,出口歐美價格很高,養蝦利潤遠高于泰國傳統水稻種植業。許多養蝦戶迅速致富,泰國私人銀行也看好養蝦業,大量為養殖戶融資貸款建設蝦池,官方統計有300萬畝左右的蝦塘是從水稻田改造來的。但是,泰國灣紅樹林的過度開發導致許多生態問題,海水交叉污染嚴重,許多海水池塘在養殖3年后產量顯著下降。1996年白斑病來了,泰國蝦產量首次下降,養蝦業從沿海向病害少的內陸轉移,直至21世紀南美白對蝦引進泰國以后產量開始恢復。
圖2,泰國方形養蝦池俯視圖(來自google)
圖3,方形池內部增氧設備擺設(來自google)
圖4,泰國圓形養蝦池塘俯視圖(來自google)
從高空俯視圖看,泰國養蝦池塘的形狀有兩種,一種是方形池(圖2),一種是圓形池(圖4)。
首先說一下方形池,這種結構模式在泰國最為流行,最初是在90年代由臺灣人帶到泰國的,適用于斑節對蝦的養殖,一般池塘大小為5~15畝。其最直觀的特點是水產增氧機的擺設(圖2),十來個1.5kw的水車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排的水車,這樣做增加了水車推動水流的能力,但估計耗電比較大。另外一點,大約3至5個養殖池塘旁邊有一個蓄水池,泰國養蝦的習慣是先在蓄水池處理水,然后再引水到養殖池。這種方式每年可以養殖2.5造(或者兩年五造),養殖周期100天左右,不出大問題平均產量500斤/畝/造。
再說另外一種圓形池(圖2),平均大小預計有15~20畝。這種池塘是方形池塘的升級版,據說是日本人發明的,南美白對蝦引進泰國后,這種池塘的畝產高于方形池,但由于基建改造費用比較高,目前僅有少部分(不到10%)養殖戶采用了這種結構。圓形的池塘一般占地的面積比較大,為節省土地面積,有些養殖戶在池塘間隙中設了排水渠,在池塘外圍建蓄水池。據說這種方法可以循環利用養殖水,減少廢水排放,所以該模式曾得到過政府的補貼支持。
關于更多泰國養蝦業的信息,我們實地考察以后將得出更多結論。
參與論壇主題討論,關注任性蝦農最新行程及他們分享的出國游心得,請點擊:http://bbs.bbwfis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91&page=1&extra=#pid1262591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