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敢為人先是番禺人的精神,體現在飲食文化上大抵就是“什么都敢吃,什么吃法都想得出來”。將魚做成刺身自然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常用食材是三文魚、海鱸、海鯇、鯽魚等。將“身小骨多”的黃魚做成刺身,即使見多“食”廣的番禺人,也鮮有嘗過。位于番禺大道市橋二橋南岸的喜運來酒家就敢為人“鮮”,創新黃魚吃法,做成黃魚刺身,給舌尖來一次最天然、最原始的鮮味之旅。
黃魚刺身 吃法創新
要與一道美食“深交”,就要先探究一下食材的“前世今生”。黃魚,有大小黃魚之分,又名黃花魚。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名為“石首魚”。夏季端陽節前后是大黃魚的主要黃魚汛期,清明至谷雨則是小黃魚的主要汛期,此時的黃魚身體肥美,鱗色金黃,發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安粫r不食”是番禺人飲食文化的一個精髓,F在吃黃魚,正合時宜。
據《吳地記》記載:公元前505年,中國東海已經有捕撈活動。一種如此“古老”的食材,番禺人過往慣用的烹飪方法是清蒸,或是香煎,刺身做法可謂喜運來的創新之作。廚師精選魚身稍大的黃魚,以熟練精湛的刀工,將魚脊肉切成或條狀、或塊狀、或粒狀,晶瑩中帶著一點紅。黃魚生入口肉質鮮嫩爽口,齒間回蕩著魚油的甘香,最原始的鮮味應算這種。
吃魚生光配料就有十幾種——蒜片、姜絲、蔥絲、洋蔥絲、芝麻、指天椒、香芋絲、炸粉絲……將自己喜歡的配料選出,加以油、豉油,與魚生拌在一起,一口吃進嘴里——魚生冰涼爽滑的口感瞬間令人暢快非常,再仔細咀嚼,各式香、辛、酸、甜的佐料更將魚生之鮮美盡情帶出,滿口溢香,令人無窮回味。這是最大眾的吃法。記者則喜歡魚生只加以少許鹽、油拌勻,入口慢嚼,感受最純粹、最本真的魚之鮮味。
一魚多食 各有特色
如此當時得令的黃魚,只取一“脊”哪能滿足吃貨對百味的追求。喜運來酒家將黃魚的一分一寸發揮到極限——一魚多食。除了刺身外,酥炸魚皮,松化甘香;豉汁蒸魚頭尾,嫩滑異常;蒜蓉鹽油蒸魚腩,入口即化;清蒸魚膥(即魚的卵),量少珍貴……
不想錯過黃魚“一毫一發”的,不能不試一下喜運來廚師獨特的炭火烤黃魚——選用原條黃魚,以炭火慢烤,時間和火候掌控得當,讓黃魚在“舒適”的溫度中烤至魚皮呈金黃色,魚皮、魚頭、魚尾略帶“干”和“脆”,咬開魚身肉質依然鮮嫩帶汁,完全演繹了什么叫“外脆內嫩”。能做到此境界,皆因廚師在烤制的過程中,為黃魚涂上獨家秘制醬汁。經炭火的熏烤,醬汁透過魚皮滲入肉里,連帶著魚的鮮味,怎一個好字了得。
鯪魚魚線 傳統味鮮
除了一魚多食黃魚外,喜運來酒家還有一魚多食黃鰭鯛(黃腳立魚)、鱸魚等,最近還推出一款新奇的“魚線”。這不是釣魚用的魚線,也不是模特身上的“人魚線”,而是番禺一款傳統美食。之所以讓人覺得新奇,是因為它幾乎“絕跡”于番禺人的餐桌多年,只是留在一些年長的番禺人腦中的一抹回憶。
喜運來的魚線是用鯪魚起肉,加上調料和蔥花,拍打成魚膠,再制成一條條細長條,狀如線,加入濃湯煨煮,熟即起鍋,香氣撲鼻。輕呷一口湯,鮮甜滋潤;嘗一口魚線,細膩嫩滑,令人叫絕。喜運來的老板說,他希望逐漸將番禺的一些傳統特色美食重新帶到人們的餐桌上,鯪魚魚線就是他們嘗試踏出的第一步。
黃魚刺身、鯪魚魚線,讓食客的味蕾游走于現代與傳統之間。在創新與傳承中發展飲食文化,則是用心做美食的人醉心走的路。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