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溪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小型淡水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近年來,水域污染、人為濫捕以及違法電、炸、毒等因素嚴重影響了野生溪石斑魚的自然資源量,這種曾在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味已非常稀有,瑞安高樓的養殖戶一年前在瑞安市高樓鎮雙坑村建起了養殖基地,引進花巖景區的天然山泉水,自然流水養殖溪石斑魚,獲得成功。
溪石斑魚又名薄額光唇魚,是一類在山澗溪流和江河中上游等急流環境中棲息的鯉科魚類,因魚身顏色象石頭且通體有5-7條黑白斑狀花紋而得名,最大魚不超過200克,成魚體長15-20厘米,適應急流中生活,喜流水,以底棲著生藻類以及水生昆蟲等主要食物,溪石斑魚喜歡在無污染、多石頭的溪流中生長,愛居石洞,本市所轄的高樓、湖嶺等地多有分布。
4月13日,筆者來到了位于瑞安市高樓鎮雙坑村的養殖基地,看到沿著九潭溪建有10余畝幾十個大小不一的養殖池,池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溪石斑魚在覓食,時而露出水面、時而躲進瓷磚底下石縫中,來回穿梭,這種對水質要求很高、自然生長在山澗溪流中的美麗溪魚,如今在山里水田中安家落戶,據養殖戶介紹“這批放養的2萬尾溪石斑魚已養殖一年的時間,最大的每尾60克,相當于三個手指粗,體長從2厘米增長到了17厘米。
目前,養殖戶的第一批溪石斑魚已經上市,并供應給周邊景區餐館及農家酒店,價格在120元每公斤。
養殖戶表示,為保護這類珍貴漁業資源,并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讓溪石斑魚重回餐桌,同時活躍地方農業經濟,接下來他將與漁業專家一起探索人工繁殖溪石斑魚進行試驗研究,開展溪石斑魚的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進行人工保種、繁殖和增殖措施,一旦育苗成功,養殖成本可大大減低,溪石斑魚的價格將下降來一些,也可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